ID: 22248310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历史单元双测卷(含答案)

日期:2025-01-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31816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第三,双测卷,历史,下册,七年级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A卷基础夯实)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这一事件发生在( ) A.13世纪80年代 B.13世纪60年代 C.14世纪80年代 D.14世纪60年代 2.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 ) A.追求法律平等 B.加强思想禁锢 C.维护官员利益 D.强化君主专制 3.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军机处效率低下 C.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4.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实施这种考试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A.巩固君主专制的制度 B.推行重文轻武 C.尊崇儒家思想 D.建立厂卫制度 5.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社会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楼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促成明朝调整对外政策 C.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D.增进对亚非国家的了解 6.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郑和小名“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塔寺”等。从上述材料中可以推断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 A.这些国家对郑和充满着爱戴和敬意 B.郑和威名远播致四方拜服,对其奉若神明 C.郑和下西洋最远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这些国家和地区落后,特别喜欢宝藏 7.“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渥巴锡 8.明代中后期,社会经济虽有明显发展,但也存在着很大的社会危机。主要表现在( ) A.皇帝沉迷享乐 B.皇室钩心斗角 C.政治日益腐败 D.大臣结党营私 9.该典籍曾在西方流传,达尔文(ChrlesRobertDarwin)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引用该典籍的资料,并称之为“古代中国百科全书”;英国李约瑟(JosephNeedham)称赞它的作者为“药物学界中之王子”。该典籍和作者是( ) A.《天工开物》宋应星 B.《农政全书》徐光启 C.《本草纲目》李时珍 D.《红楼梦》曹雪芹 10.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1.明朝时期,汉蒙双方在长城沿线进行马市贸易,既有官市又有民市,在这里游牧民族常用马匹及畜产品与汉族人民换取茶叶、铁器、粮食、布匹等生产及生活用品,双方在思想、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影响。由此可知长城( ) A.可以有力抵御外族入侵 B.成为各民族之间交往的纽带 C.旨在推动边疆地区开发 D.见证了古代高超的建筑水平 12.广东经典粤剧《帝女花》讲述了明末思宗长女长平公主奉帝命选婿,嫁与太仆之子周世显,后逢闯军攻入京城,皇城被破,两人因此经历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里的闯军首领是( ) A.陈胜、吴广 B.张角 C.黄巢 D.李自成 1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封建王朝的第一位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帝 D.雍正帝 14.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年3月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 A.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