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掌握白居易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积累序言中的重点实词,能概括出段落大意。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序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目的。 【知识点链接】 写作背景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学习过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高山流水》,课件展示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 1.完成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 “新乐府运动”,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 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 2.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除生字词 播放朗读视频,初略感悟,正音。 湓浦(pén pǔ) 铮铮(zhēng zhēng)然 商贾(gǔ) 悯(mǐn)然 憔悴(qiáo cuì) 转徙(xǐ) 恬(tián)然 谪(zhé) 浔(xún)阳 荻(dí)花 声声思(sì) 捻(niǎn) 霓裳(cháng) 六幺(yāo) 迸(bèng) 裂帛(bó) 虾蟆(há má) 红绡(xiāo) 钿(diàn)头 银篦(bì) 阑(lán)干 呕哑(ōu yā ) 嘲哳( zhāo zhā) 二、合作学习 1.要求通读序言,利用课文注解,翻译文句,并说说此“序言”的作用。 原文: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翻译: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序言的作用 交代背景:说明了写作这首诗的时间是 “元和十年”,作者当时的处境是 “左迁九江郡司马”,为全诗奠定了一种被贬谪的抑郁基调,让读者了解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人生境遇。 介绍缘由:讲述了作者在湓浦口送客时,听到琵琶声,进而结识琵琶女的经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