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55242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2次 大小:3219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6.2,2024-2025,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16.2《登泰山记》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道皆砌石为磴 磴:石阶。 B.其阴,济水东流 阴:山的北面。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居住。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2.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京城冒风雪出发,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到达泰安。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姚鼐写景善用修辞,如“半山居雾若带然”用比喻写出了雄伟的泰山具有温柔飘逸的风韵。 D.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游记,他当时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一同登上了泰山之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文本二: 是日也天朗气清金风载爽坐玉皇之顶,抚没字之碑,则见联络岳顶,黄河控泰吴之胜,昆仑壮夷夏之观,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