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 邓 稼 先 作者:杨振宁 学习目标 1.搜集、整理、交流有关杨振宁、邓稼先的资料;了解传记的相关知识。 重点 3.学习邓稼先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重点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品味文中平实而饱含感情的语言。 难点 CONTENTS 目录 CONTENTS 壹 01 课文导读 贰 02 字词学习 叁 03 课文赏析 肆 04 课堂小结 课文导读 — 第壹部分 — 课文导读 作者简介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课文导读 人物背景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课文导读 人物背景 邓稼先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课文导读 人物背景 他们是:同乡、同学, 是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杨振宁)。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邓稼先)。 杨振宁 邓稼先 课文导读 知识拓展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文体知识 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对典型人物的生平事迹等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按传主对象的不同,传记文学可分为自传和他传。自传的传主是作者自己,它记述作者本人的生平事迹。他传,就是记述他人的生平经历的传记。 按写作手法的不同,可分一般传记和评传。一般传记,不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以客观的传人记事为主,以评为辅,对所传对象可以不评或少评;而评传则既重写传主的生平事迹,又重对其事迹经历、言行思想、是非功过作分析和评价。 字词学习 — 第贰部分 — 字词学习 热泪盈眶 鞠躬尽瘁 殷红 彷徨 kuàng jū cuì yān pánɡ huánɡ 鲜为人知 元勋 挚友 奠基 xiǎn xūn zhì diàn 妇孺皆知 孕育 难堪 颤抖 rú yùn kān chàn 1. 注意划线词语的发音 字词学习 2. 识记下列成语的意思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可,值得。 很少被人知道。鲜,少。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锐气、才干全部无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爱显露自己才能。毕,全,完全。 字词学习 2. 识记下列成语的意思 妇孺皆知: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形容人人都知道。孺,小孩子。 家每户都知道。喻,明白;了解。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