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前回顾 民族危机加深 怎么办?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出路?希望? ?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了解维新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2.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和结果。 3.正确认识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局限性。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办企业比较表 材料1:甲午中日战争后,人们普遍对洋务派所标榜的“求富”“自强”的口号发生怀疑、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要救国,只有维新。维新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迅速形成颇有声势的变法维新的社会思潮。 ———李捷、王顺生主编:《中国近代史纲要》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思考:观看下列材料与图片,当时国人处于怎样的时代下? 二、变法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场面 《时局图》 二、变法过程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 昨接京电悉,公车孝廉(指参加会试的举人)千余人,上书二万言,力拒议和,叩求都察院代奏。 ———《申报》1895年5月10日 请简要概括《申报》所记的历史事件。 公车上书 ·康有为(1858-1927) ·梁启超(1873-1929) 这次上书虽然没有上达光绪帝,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发起人 请愿内容 请愿结果 ·公车上书揭序幕 二、变法过程 为安危大计,乞下明诏,行大赏罚,迁都练兵,变通新法,以塞和款而拒外夷,保疆土而延国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 迁都、练兵 变法 拒和 在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做了那些努力? 二、变法过程 ·组会办报求发展 1.开设学堂、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等 北京 强学会 上海 上海强学会 长沙 南学会 天津 天津《国闻报》 上海《时务报》 这些报刊和学会主要宣传什么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频敲危亡警钟,力图救亡图存。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这些时报虽然没有送到光绪皇帝手里,但因为内容痛切,在北京的一些官员和士大夫辗转传抄,天津、上海的报纸公开刊载,因此流传颇广,影响颇大。———李侃《中国近代史1840—1919》 变法图强 救亡图存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2.影响 二、变法过程 ·组会办报求发展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897.12) 维新变法 朕不甘心做亡国之君!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光绪帝 (1871-1908) ·百日维新促高潮 二、变法过程 戊戌变法 2.内容 阅读教材P32内容,找到百日维新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领域 主要内容 作用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①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新式学堂 ④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 有利于增强军事实力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百日维新促高潮 二、变法过程 维新变法 领域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文教 军事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 领域 主要内容 军事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组建新式洋枪队 ③组建新式海军 经济 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人才 ⑤兴办新式学校,并且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 对比洋务运动的措施,思考维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