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包括 “实录” 性、按时间顺序记叙以及对人物各方面状况的展现等。 2.深切感受邓稼先无私奉献、忠厚平实、鞠躬尽瘁等高尚品质和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促使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意义,树立为国家和民族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教学重点 1. 深入理解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如他的朴实、真诚、有胆有识、无私奉献等,并能结合文中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2.领会文中对比手法的妙处,通过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对比,清晰把握邓稼先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 3.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饱含情感的语句,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敬重、赞扬之情以及文章所蕴含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邓稼先在艰苦环境下坚持科研工作的精神动力,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一代科学家的情怀和使命感。 2. 探究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等内容的深刻用意,包括对营造氛围、衬托人物、升华主题等方面的作用。 3.让学生从邓稼先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资料,震撼的画面和强大的威力引发学生的惊叹。随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在背后默默付出,让我国拥有了如此强大的核武器,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吗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邓稼先这一伟大人物,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 走近作者 投影出示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图片及简介,介绍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得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与邓稼先同乡同学且情谊深厚;邓稼先则是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核武器研制作出卓越贡献,1999 年被追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让学生对作者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 字词积累 宰割(zǎi gē): 比喻压迫、侵略、剥削。 筹划(chóu huà): 想办法、筹措。 彷徨 (páng huáng): 犹豫不决。 仰慕 (yǎng mù): 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 (kě gē kě qì): 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 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 承当起某种荣誉和称号。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 锐气才干全露出来。 教师先范读,学生跟读,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加强记忆,然后通过提问、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课文教学 学习任务一: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提问: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是引子,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表明他对祖国历史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性格特点;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在核武器研制方面的巨大贡献;第五部分具体描述邓稼先等人在沙漠中艰苦创业的过程;第六部分是对邓稼先的热情赞颂。 2.提问: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基本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这样写能让读者清晰地了解邓稼先的成长历程、工作经历以及他为国家作出贡献的过程,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便于读者把握人物的生平事迹和精神发展脉络。 3. 提问:在你初步阅读后,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邓稼先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很爱国、很敬业等。此时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寻找依据, 为后续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做铺垫。 学习任务二:分析人物形象 1. 提问:在第一部分中,作者为什么要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 在广阔历史背景下引出邓稼先,能凸显他所处时代的特殊性和肩负使命的重大性,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他的贡献对改变国家命运、提升民族地位起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