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旧时代的新希望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设计简述 指导依据: 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节内容上属于中国近代史部分,课标将其列为“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板块,具体要求是通过学习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能运用唯物史观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教学要表达出新文化运动作为承接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单元地位和历史地位,从宏观上呈现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探寻出路所处阶段;突出主要历史人物在运动中的作用,挖掘他们爱国、创新的家国情怀。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新文化运动”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与文化相关的思想启蒙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因此我以云南历史人物龚自知求学办杂志为线索,采用云南乡土资源及任务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与新知搭建桥梁进行线索贯穿,增加学生亲切感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按照“背景-过程及内容-意义-思考”的思路架构本节内容,并在思考部分升华主题延伸家国情怀观。期间,我采用小组观点评析的方式,在发展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理解和评价,为之后理解其历史意义做铺垫;结尾作业采用美育、德育、智育综合的设计“杂志封面”的方式,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与思考量化呈现,既有新意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做为本节的亮点。 1、通过学习本节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 习 目 标 2、在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新”的含义,通过讨论活动并依托史料,形成对新文化运动的正确认识。 3、了解家乡历史,加强对家乡的热爱;初步学会运用唯物史观,将新文化运动放到近代中国救亡探索的进程中去学习和理解,感受新文化运动人士传承至今的创新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龚自知(1896—1967) 云南大关县翠华人。191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回滇任教于云南高等师范学校、东陆大学。 创办《尚志》《民觉日报》《云南日报》等报刊,云南“著名报人”和教育家,最早在云南宣传马克思主义。1949年协助龙云策动云南起义。最早在昆明实施义务教育卓有成效。 旧时代的新希望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云南省张敏历史名师工作室 昆明市官渡区第五中学 尚萌 壹 新国旧民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向北大 求出路 龚自知 少年读物: 《民报》、《新民丛刊》。 北大求学:1913-1917年。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10.10) 云南重九起义(1911.10.30) 袁世凯称帝后祭孔 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对联 刑场上观刑的麻木民众 材料二 政治:列强侵略,军阀统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我进北大的时候(注:1915年),北京的人还称它为大学堂,当时北大的大部分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们,都还认为上北京大学就是要得到一个“进士出身”,为将来做官的正途。 —冯友兰《我所认识的蔡子民先生》 材料一 材料三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从缠足到放足 新式婚俗 一战期间(1914-1918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时间(年) 年均投资 年均办厂 1895-1911 687万 17家 1912-1918 2300万 79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思想:民众饱受封建思想文化的毒害,但西方民主、共和的启蒙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 经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