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65883

福建省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提纲(知识归纳)

日期:2025-02-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0次 大小:9887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福建省,2025届,高三,高考,历史,复习
    单元 1 中国古代史 1———先秦” 一、阶段特征: 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 历了三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 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 1.政治: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禅让制;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商 朝实现内外服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 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徽,分封制遭到破坏。 2.经济:农业生产水平有显著提高,青铜时代到来,井田制、工商食官等制度形成。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这种自 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也得 到了相应的发展。 3.文化: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 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 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一甲骨文。原始民主传统及思想有部分保留或发展;早期民本思 想酝酿发展。 二、命题趋势:预计考查重点仍会集中在制度创新、家国情怀、社会稳定、文化自信等相关 内容上,呼应现实热点问题,如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等,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 三、重难点突破: 1.不同角度认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角度 内容 从文化分期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 多 元 文化。 性 的 从文明起源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体现 从遗址分布看,有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 山西襄汾的陶寺遗址、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等。 多 元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山西、陕西、辽宁、山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 性 的 遗址,呈现满天星斗、八方雄起之势,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区域。 特征 2.多元一体:多元一体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是中国考古学从文化共同体角度解读中华文 明形成历程的重要理论创新。多元性是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 文化。一体性是指各个民族文化互相融合,在统一的中华文化中融为一体,形成共同的文化 观念。 3.文明的含义: 阶级的产生、 国家的形成、 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纲要上 P4 大汶口和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明显,出现权贵阶层, 通过战争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门槛。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 以及各种礼器,阶级阶层分化也比较明显,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初中课 本: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 5000 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陶寺古 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 4.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政治经济领域发生 深刻变化,针对社会的大变革涌现了持不同见解的思想派别。在这些派别中,最著名的有儒、 墨、道、法、名、兵、阴阳等家,其中又以儒、墨两家最为突出。其中儒家讲仁,墨家讲兼 2025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材料第 1 页 爱、非攻,道家讲道,法家重法,名家论名,兵家谈兵,阴阳家讲阴阳变化。各家学说虽然 各有侧重,但都指向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应对当时的社会变革。 四、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件 时间 大事件 170 万年 最早古人类云南元谋人 公元前 1046 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年 史称西周 70—20 万年 北京周口店人 公元前841年 周厉王时期,“国人暴动”, 周公召公共和行政 约 7000 — 黄河中游仰韶文化、中下 公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