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 草原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目标 1. 会写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背诵课文第1 自然段。 2. 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重点) 3. 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第一课时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草原吗?你们知道草原长什么样子吗?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学习这篇课文吧! 同学们,看了这几组草原的图片,你知道了草原长什么样子了吗?你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描绘一下吗? 例:无边无垠、翠色欲流…… 了解作者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 《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 部,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 呼伦湖、贝尔湖而得名。它是世界三大草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地域辽阔,风光旖旎,水草丰美,是内蒙古主要的畜牧区。 呼伦贝尔大草原 我会读 草原 线条 柔美 惊叹 回味 乐趣 目的地 洒脱 衣裳 彩虹 马蹄 蒙古包 热乎乎 奶豆腐 礼貌 拘束 干部 举杯 羞涩 感人 会心 微笑 我会写 我会读 ①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②这个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主人们呢? 思考: ? ①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②这个草原有什么特点?草原主人们呢? 一望无际,美丽。主人们热情款待,对远方的客人们很客气。 第二课时 课文解读 小任务: 找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用横线画出来。 答: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比喻。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羊群比作白色的 大花。突出了作者对草原的喜爱之情。 通过某一个字,你能读懂什么? 答:通过“绣”字,可以知道作者对草原以及羊群的喜爱之情。 课文解读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拟人。 你读懂了什么? 答:在作者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的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似乎都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课文解读 课文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哪些景色? 答: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羊群、骏马和大牛,构成了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 课文解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对比朗读: 如果去掉后一句,表达上会有什么不同呢,读一读,说一说。 作者的感受是作者看到美景后自然的真情流露,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去掉后表达效果没有原文好。 读一读,说一说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为巧妙? “绣”字用得妙,羊群本来在吃草而随意走来走去,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并且图案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想想课文中“渲染”这个词好在哪儿? 渲染 勾勒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个句子里,除了翠色欲流,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 “翠”比“绿”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