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0654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480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5课,甲午,中日,战争,列强,瓜分
  • cover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5课。《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本课共三个子目,即:“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和“瓜分中国狂潮”,主要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及影响;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以“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此后,实业救国、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的抗争活动迅速高涨,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养成了查找、搜集资料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参与意识强,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较弱,理性的思考、分析、归纳概括能力不足。教师要从感性知识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教材、分析史料,将对战争前因后果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从史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如何以史为鉴,引导学生理性看待中日关系也是本课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具体到本课,很多同学已经看过相关影视作品及邓世昌的相关故事,对甲午战争有一定的知晓,但对于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及影响未必会深入了解,因此需要重点引导。因为还没有学习世界史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补充明治维新等世界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背景。同时,教师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战争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让学生深切地感受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通过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 2、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运用史料分析问题,从中日两国出发,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最令你感动的一幕,学习民族英雄爱国主义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内容。 难点:《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门户开放”的实质和影响。 五、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本课以“甲午中日战争”为线索,通过综合运用问题、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神入”历史。同时,教师帮助学生依据知识脉络,准确把握学习内容。 2.史料研读法:教师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图片史料、文字史料、影像史料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从而使史料教学更好地聚焦和解决问题,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3.合作探究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本课引导学生分组,开展“小组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深入探究中国战败的原因,能够对战争进行更为理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视频《七子之歌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教师设问)听完这首歌,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主人公是谁吗?(参考答案:台湾) (教师讲述)历史上宝岛台湾和祖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