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282517

3.3 《影子的秘密》课件(26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日期:2025-04-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16次 大小:224389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影子的秘密,课件,26张,PPT,教学设计,教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课题名 影子的秘密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知道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和大小长短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 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 分工合作,乐于参与,具有探索“影子的秘密”的兴趣。 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点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黑暗的环境、木圆柱; 学生准备:手电筒、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提问:太阳下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变化规律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从早到晚,影子方向先西再北后东,长度先长再短后长。 2.教师追问:那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假设。 教师谈话:好,那咱们先带着自己的假设进入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探究影子的秘密。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设置了两个小环节,第一部分先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影子在一天之中的变化规律,然后第二部分顺势引出影子的产生条件的假设,自然地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探索新知 (一)模拟实验:产生影子 1.教师谈话:接下来我们先利用手边的手电筒和木圆柱来做个模拟影 子产生的小实验。 教师提问:在动手操作前,先想一想手电筒和木圆柱分别模拟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手电筒模拟太阳,木圆柱模拟阳光下的物体。 2.学生开展小组实验,并记录自己发现的现象。 3.教师提问:现在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行进中的光被物体阻挡,投射到地面形成了影子。 4.教师追问:把小圆柱换成透明玻璃还能产生影子吗? 学生先说出假设,再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小结:不能,物体必须是不透明物体才能遮挡,形成影子。 5.教师谈话: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子形成的条件有哪些吧! 学生归纳并回答。 教师小结:三要素有光源、阻挡物和屏。 【设计意图】 第一个活动产生影子,设计时要求学生在操作之前想一想,不同材料 分别模拟的是什么以及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这个操作前 的思考分析过程很重要,只有先明白模拟的原理、对象和过程,才能 利用模拟实验的结果来解释探索问题。该模拟实验比较简单,可以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分析、交流汇报 等能力。 寻找影子变化的方法 1.教师抛出三个关联性很强的问题:你能想办法让影子发生变化吗?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它们分别让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方法并尝试操作。 2.教师指点方法一:改变光源照射位置。 学生观看视频后,分组进行探究,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3.教师提问:影子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阻挡物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方向相反。 4.教师提问:不同照射角度产生的影子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竖直照射影子短,倾斜照射影子长。 5.教师指点方法二:改变阻挡物摆放方式。 学生观看视频后,分组进行探究,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6.教师提问:影子有什么变化?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改变阻挡物的摆放能让影子的形状发生改变。 7.教师总结改变方法后影子的变化情况。 【设计意图】 在上一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