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282539
3.5 《月球——地球的卫星》课件(35张PPT)+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素材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48次
大小:5146710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月球——地球的卫星
,
课件
,
35张
,
PPT
,
教学设计
,
教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课题名 月球———地球的卫星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 观察对比图片,发现月球的特征。 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教学重点 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教学难点 观察对比图片,发现月球的特征。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环形山材料(沙子、形状不同的球、模拟地球的沙盘等等); 学生准备:关于月球的图片文字资料、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教师播放视频《中国探月之旅》,了解中国在探月工程上做出的一系列努力工作,产生自豪之情。 2.教师提问: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坚持探月呢?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谈话: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星球?它有什么秘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播放《中国探月之旅》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探月主题。通过提问“为什么中国人坚持探月”,引导学生思考探月的意义,初步建立科学与国家发展的联系。最后以“月球的秘密”为切入点,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续学习月球的科学知识做好铺垫。 探索新知 (一)观察和认识月球 1.教师出示月球正反面的照片,组织学生观察并提问:观察月球的表 面,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说说自己发现的有意思的地方。 教师小结:月球正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背面反而少很多。 2.教师谈话:接下来,就请同学们3-4人一组先组内交流各自搜集到的月球信息。 学生先小组交流,选派1名代表上台汇报本组收集到的信息。 3.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信息,补充介绍月球的信息。 ①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 ②月球上昼夜温度变化大,几乎没有空气和水。 ③月球的直径和重量。 ④月球的运转形式和周期。 4.教师播放视频《月球表面》,直观认识月球表面的样子。 5.教师结合图片科普“月海”。 提问学生:月海真的是海吗? 学生猜测并回答。 教师点拨:月海其实是颜色很深的低洼平原。 教师播放视频《月海科普》,进一步认识月海。 6.教师结合图片科普“环形山”。 提问学生: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点拨两种常见的说法:陨星碰撞和火山爆发。 7.教师科普地月之间的比较。 教师播放视频《月球小知识》,进一步了解月球的其他知识。 8.教师谈话:现在请整理出你的月球小档案吧! 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信息以及补充的信息进行月球档案信息整理。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观察月球照片、小组交流和视频展示,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认识月球的基本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和汇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与分享能力,同时结合教师的补充讲解和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月球的地貌、环境、运转规律等科学知识。通过“月海”和“环形山”的科普,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最后通过整理“月球小档案”,帮助学生系统梳理知识,提升归纳总结能力。 (二)模拟制造环形山 1.教师谈话:环形山形成的一种说法,是陨星碰撞。接下来咱们通过 一个小实验来模拟制造环形山。 2.教师展示实验材料:细沙、大小不一的球、小盒子。 教师追问:猜一猜,在这个实验里,它们分别模拟什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4.解决垃圾问题 视频素材(2025-04-18)
6.哪个传热快 视频素材(2025-04-18)
4.热在金属中的传递 视频素材(2025-04-18)
5.热在水中的传递 视频素材(2025-04-18)
5.合理利用能源 视频素材(2025-04-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