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 课堂导入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孙中山先生称《大学》为:中国政治哲学,最有系统之学,无论国外任何政治哲学家都未见到,都未说出,为中国独有之宝贝。 学习目标 解读文本的核心思想“三纲 ”“八目”的内容。 探究“诚意,正心”的内涵并从中获得启示。 积累“明、静、安、虑、得、格物、壹是”等词语含义。 了解与《大学》相关的文学常识。 作品介绍 《大学之道》出自《礼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第四十二篇。 在宋代之前,《大学》篇章长期附属于《礼记》之中。朱熹将《大学》独立出来,并为《大学》和《中庸》撰写了章句,同时为《论语》和《孟子》做了注释,将这四部著作汇编成册,形成了《四书章句集注》。由此,《大学》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且《大学》被尊为“四书”之首。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西汉时期学者、礼学家)所编,又称 _____,和_____、_____并称“三礼”。 《小戴礼记》 《仪礼》 《周礼》 《礼记》 作品介绍 《礼记》是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46篇,其主要内容: 一是介绍先秦的礼制条文, 二是阐述了周礼的意义。 《礼记》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行教养、社会和谐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 作品介绍 戴圣,西汉官员、学者,西汉今文经学“小戴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字次君,世称小戴,西汉梁国人。 了解编者 戴圣一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与叔父戴德俱学《礼》于后苍,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宣帝时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编成《小戴礼记》即今本《礼记》。 解读题目 “大学之道” 意思是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 道:本指道路,在这里指在学习政治、哲学时所掌握的规律和原则。 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基本的礼节和文化课。 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解读题目 “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 观看《朗读者》薛其坤老师朗读视频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翻译课文 ①明:动词,彰明 ②明:形容词,美好的 ③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④止:达到 大学之道,在明①明②德,在亲③民,在止④于至善。 知①止②而后有定③,定而后能静④,静而后能安⑤,安而后能虑⑥,虑而后能得⑦。 ①知:知道 ②止:达到的“至善”境界 ③定:志向坚定不移 ④静:心不妄动 ⑤安:性情安和 ⑥虑:思虑精祥 ⑦得:处事合宜 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 翻译课文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近:动词,接近 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翻译课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①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②其身。 ①齐:使……整齐有序 ②修:修养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翻译课文 欲修其身者,先正①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②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③其知。 ①正:使……端正 ②诚:使……真诚 ③致:获得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