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291639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 夯实基础 能i提升(含解析)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921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单元
,
2024-2025
,
第三
,
解析
,
提升
,
基础
第三单元(基础夯实)———高二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类是从混沌的自然中走出来的,最终仍要回到自然中去,但那已是深情的、充满灵性的自然,这一切都源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的诞生。纵观中国山水文学长达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其美学价值在多个方面。 中国山水文学提供了心物融通、人与自然一体化的途径。山水文学的发生是以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为基础和前提的。在这个过程中,东晋诗人、史学家袁山松在《宜都山川记》中提出的“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惊知己”不只是属于山水,同时也属于人,只有彼此都“惊知己”,为获得“知己”而庆幸,人与山水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融通与共识。它表明,在这一时期,山水自然已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存在,而是和人在心灵上达成共识。一如钱锺书先生所说:“我心如山水境”“山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谈艺录》)。山水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客观的结合。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心物感通、心物交融、心与物游的产生,是深刻体味对象、在对象中发现心灵、发现生命的结果,它构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境界。这个境界晶莹皎洁,充满情韵,透现出了审美主体的智慧及对宇宙自然至情至理的参透和感悟,也使中国人养就了一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却不傲睨于万物的洒脱又深情的胸襟。山水审美所发生的这种带有根本性的转变,预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将要在晋宋时期诞生。 中国山水文学提供了在自然感发下心灵美的艺术呈现的文学载体。山水文学不只是表现自然美,更在于表现由自然美所激发的心灵感受,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堪称范例。其不仅体现了诗人想从自然中寻找慰藉,更体现了物我融通后心灵世界的盈实、朗阔。欣赏山水风光,赞美自然景色,实则也是欣赏、赞美生命自身。中国山水文学中往往蕴含着生活美和诗人的人格美,自然美与人格美相生相融,化成一片奇光,在这方面,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后世树立了难以逾越的典范。 中国山水文学提供了中国古典诗学基本的概念、范畴,为中国古典诗学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中国古典诗学基本的概念、范畴如“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得意忘象”“澄怀味象”“依类象形”“应物象形”“兴象”“意象”“意境”“境界”以及心物关系、情景关系等等,无一能离开山川景物、自然物象,无一不是从中获得了灵感与启悟。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诗人的创作,成为诗人主观情思的象征,不仅是诗人着力发掘与表现的,而且成为衡量诗人艺术才能高下的标识。宗白华先生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山川大地是宇宙诗心的影现,画家诗人的心灵活跃,本身就是宇宙的创化,它的卷舒取舍,好似太虚片云,寒塘雁迹,空灵而自然。”(《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心灵与自然共感,诗情与灵境辉映,构成了中国山水文学的独特境界,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向了一个超凡入圣、美妙绝伦的境地。只有以自然为境,获得了自然的陶冶,诗人的创作才可能真正具有灵性的感悟与诗意的呈现。 在山水审美中,我们让自己的本性逼近对象,体味对象,灌注生气给对象,于是我们就在对象中看到了气韵,看到了情调,看到了生命,看到了我们自己,并由此获得“自得”与“忘我”的喜悦,达到精神上的绝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故都的秋 同步精选练(含答案)(2025-09-19)
湖北省部分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7.《兼爱》课件(共4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09-19)
黑龙江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阶段性调研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2025-09-19)
江苏省盐城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25-09-18)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