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九课 对外开放 《春天的故事》 1979年 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 中国 啊 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老人指的是谁? 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1980年,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1.背景: 2.开始: 3.特点: 阅读教材,概括分析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特点、开始 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阅读教材及P42:说一说,经济特区是哪几个城市。这些经济特区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特点?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 “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 因它对着香港; 开放珠海, 是因为它对着澳门; 开放厦门, 因为它对着台湾。” 经济特区的建立 阅读课本P45“知识拓展”,了解“特区”一词的由来,探究: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材料一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材料二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 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 美国人称深圳为“一夜崛起之城” 材料一:深圳在各方面体制改革中,走在前面,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材料二:深圳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加工贸易和中外合资合作及外商独资企业,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 材料三:深圳坚持服务全国的大局,发挥各方面优势,开展与各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辐射和带动了内地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 深圳的地位 对外开放的“窗口” 珠海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 珠海经济特区 汕头经济特区 厦门经济特区 海南经济特区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思考:经济特区的成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①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②有利于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 ③有利于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④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天津 上海 大连 秦皇岛 烟台 青岛 连云港 南通 宁波 温州 福州 广州 湛江 北海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点 线 1984年我国又进一步开放了哪些沿海城市?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长江 三角洲 闽南 三角洲 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环渤海地区 珠江 三角洲 海南岛经济特区 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 1985年后我国又开放了哪些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设哪一经济特区? 1990年在哪里建立开发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点 线 面 浦东位于横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与上海老城区浦西隔江相望,地图上没有任何标志。历史上为什么会有“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的说法 改革开放以前,浦东虽然与繁华的上海外滩、南京路仅一江之隔,但由于交通不便,浦东经济和社会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