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历史上为解决土地问题都有哪些尝试? 新课导入 失败 失败 失败 思考: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了哪些土地政策? 农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 回顾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思考: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国情调整土地政策 建国后为什么还要实行土地改革?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何解决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问题,是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的重点。 ———中国人民大学相均泳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为谁辛苦为谁甜———土地改革的背景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耕地占有状况 占全国 农户总数量 占全国 耕地比重 地主、富农 不足7% 50%以上 贫农、雇农 57%以上 14% 任务一:阅读材料并结合P13第一段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地主富农私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大多无地或少地。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一、为谁辛苦为谁甜———土地改革的背景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2.巩固人民政权和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任务一:阅读材料并结合P13第一段内容,分析土地改革的原因。 二、分得土地笑展颜———土地改革的过程 任务二:阅读材料并结合P13-14内容,梳理土地改革的内容。 土地改革实施的具体情况 时间 实施地区 法律依据 实施内容 总路线 目的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二、分得土地笑展颜———土地改革的过程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不同点 所有权 地主占有 绝大部分土地 农民 占有土地 分配形式 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归地主 劳动成果 归农民 是否剥削 地主剥削农民 不存在剥削 相同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改革政府发放的土地证 土地归私人所有 土地改革的实质: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 )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二、分得土地笑展颜———土地改革的过程 任务二:阅读材料并结合P13-14内容,梳理土地改革的内容。 土地改革实施的具体情况 时间 实施地区 法律依据 实施内容 总路线 目的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特点: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孤立地主阶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内容和相关史事说说土地改革的特点和目的是什么? 材料1:第二条: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 第六条: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他财产,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