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请你分别描述一下两幅图片。 假如让你选择,你想走哪条路?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11岁时父亲去世。中学毕业后,他在哈佛大学肄业两年。曾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阅历丰富。一生中共出了10多部诗集,代表作有《林间空地》《西去的溪流》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作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富有象征和哲理,同时又有浓厚的乡土色彩,被誉为“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是弗罗斯特的一首名诗,作于1915年。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于是,他卖掉了祖父遗传下来的农场,再加上几年教书所得的一点积蓄,来到英国一个小村子,开始了艰苦安静的诗歌创作。 一、读形象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诗中描绘了两条路。根据诗歌的1、2两节,大家来说说这两条路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抓住关键词句) (1)“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平坦、笔直、通畅 (2)“荒草萋萋,十分幽寂”———荒凉、人迹罕至 读形象 这不同的两条路,我要如何选择? 找出能看出“我”的心理和情感的词句,说一说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 二、品诗情 (1)“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久久伫立” 我从“可惜”二字中读出了诗人对不能同时去走这两条路的惋惜之情; 我从“久久伫立”中读出了诗人在思考,他很矛盾、很犹豫———到底我该走哪一条路? 以“我从 中读出了 ”的格式赏析诗歌词句。 (2) “更诱人,更美丽”“虽然” (3)“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恐怕” 作出了选择,不随波逐流;放弃了相对轻松的坦途,无所畏惧、勇于挑战。 割舍之后告别的恋恋不舍 人生短暂,必须作出取舍的遗憾 (4)“轻声叹息”“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对未曾选择的路的留恋与遗憾;对已选择的路并不后悔 诗中的“路”究竟有什么含义? 象征手法: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自然之路 →人生之路 象征 三、悟哲理 讨论交流:带着生活的体验再读诗歌,你能有哪些感悟和收获呢? (1)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 (2)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3)在已选择的路上,更要不惧艰险,坚定信念,努力走好。 领会主旨 本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不能随波逐流。如果选择了就不能回头,因此要经过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王维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逢入京使》岑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