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4302

20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77370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外国,二首,未选择的路,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描写:屈原有“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的感概;晏殊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这样看来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未选择的路》也有着特别的意蕴。那么,他要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及人生哲理。 3.体会诗中哲理对生活的现实意义。 学习目标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年),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 【代表作】《新罕布什尔》《诗歌选集》《又一片牧场》等。 走近作者 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 1912年,38岁的弗罗斯特做出了一个重要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投身于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中。这首诗便暗示了诗人这次重要的人生选择。 写作背景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整体感知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途。 再读诗歌,说说每层的大意。 第一节:诗人面对两条路伫立思索,不能选择。 第二节:诗人做出选择。 第三节:诗人对未选择的路仍有留恋。 第四节: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 细节探究 诗中的“路”有两层含义,你能说出来吗?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借写甲事物暗示乙事物,这是象征的写作手法。 如何理解“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点,应该像诗人一样清醒而理智地知道:不能同时涉足,要作出正确选择(有取有舍,有舍才有得)。 “荒草萋萋”的路为什么更加诱人、美丽? 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 这条路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如何理解“那天清晨落叶满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在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往往会遇到类似的麻烦。看起来两者都不错,都很有吸引力,正因为有了这种麻烦,我们的选择才需要慎重。 如何理解“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诗人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延绵不尽的路,已无缘踏足那条“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人生之路是无法回头的,是不能重来的,所以人生之路的选择要谨慎。“恐怕”表达了诗人的惆怅心情。 如何理解“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因此决定了我迥异的旅———? 自己选择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无怨无悔,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 因此,“选择”除了需要理智的放弃、睿智的选取,更需要意志的延续。 诗人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为何却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从诗歌内容看,诗中虽写到已选择的路,但重点强调的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从诗人感情看,诗人要抒发的是对未选择的路的留恋。 从诗歌主旨看,诗人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