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6431

7.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5-0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255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饱和溶液,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取少量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后充分搅拌,重复多次,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在一定量水中加入蔗糖,蔗糖能全部溶解,继续多次加入蔗糖,最终发现加入的蔗糖不能全部溶解。 为什么会出现一现象 本节将结合实验进探索。 一、溶质在水中的溶解有一定的限度 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否和食盐、蔗糖相似,在一定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限度 若改变条件,溶解的限度是否会发生改变 进行以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一瓶底部留有不能再溶解的硝酸钾品 液,分别取出20mL上层清液加入A、B两个烧杯中,再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g左右硝酸钾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固体是否还会溶解。 实验探究 【实验2】在A烧杯中再加入5mL水,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3】用酒精灯加热B烧杯,观察未溶解的硝酸钾是否继续溶解 实验探究 【实验4】用冰水浴冷却B烧杯,观察烧杯中溶液是否有变化。 分析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探究 以上实验说明,一定条件下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具有一定的限度。 配制硝酸钾溶液时,水的量越多,可以溶解的硝酸钾越多。 温度升高时,硝酸钾在一定量的水中所能溶解的量增大。 一定温度下,大多数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人们把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同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是可以相互转的。请你总结、归纳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交流讨论 在工业生产中,合理地利用各类资源,使资源转化为所需的产品,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例如,海水富含盐分,是食盐的重要来源。 那么,怎样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二、结晶方法及其应用 在下面的活动中,我们将学习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取氯化钠固体的方法 (1)按照图7-11组装蒸发装置 实验探究 (2)取10mL浓氯化钠溶液于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3)待蒸发皿冷却后,将固体转移至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实验探究 加热氯化钠溶液时,随着溶液中水分不断蒸发,氯化钠以固体物质形式析出。人们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通过蒸发溶剂使溶质析出是结晶的方法之一,称为蒸发结晶。 工业上许多化工原料和产品的生产也常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 在一个盛有30mL沸水的烧杯中加入适量硝酸钾,配制成硝酸钾饱和溶液,再将烧杯放在冷水中降温,观察实验现象。 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 观察思考 对于硝酸钾这样的物质,将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其中的溶质就会很快结晶。这种方法称为降温结晶。 晶体通常呈现规则的几何形状 硫酸铜晶体 硝酸钾晶体 硫酸亚铁晶体 明矾晶体 1.蒸发皿中的溶液体积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二 2.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防止因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加热至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4.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小心地放在陶土网上 方法导引 民以食为天,盐为百味之首,人们自古以来就对食盐有着大量的需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很早就学会利用“淋煎”的方法来制取海盐。 《天工开物》作成卷中记载了海盐制取之法:“凡淋煎法,掘坑二个,一浅一深。浅者尺许,以竹木架芦席于上,将帚来盐料(不论有灰无灰,淋法皆同)铺于席上。四周隆起,作一堤垱形,中以海水灌淋,渗下浅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浅坑所淋之汁,然后入锅煎炼。” 我国岳采制盐法 《天工开物》记载的制盐法 在人类历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