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8295

1 《观潮》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1次 大小:176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观潮,教学设计
  • cover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罩、屹、鼎、沸、贯、崩、恢”等7个生字词,会 写“潮、称、盐、笼、罩、蒙、薄、雾”等13个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不同的景观,感受“奇观”的奇特之处,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习,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和潮来后的不同景观,用心感文章不同时刻的画面带给人们不同的感觉,并能说说“潮来时”的整个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学会将个人感受融入自然景物描写中。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生活,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所见所感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直接导入。 题目观潮,“观”是看的意思。潮呢?生活中你听说过哪些关于潮的词语呢?(浪潮、海潮、潮水、潮流、寒潮等) 出示潮的解释,理解在本课的意思。 “潮”的意思非常丰富,在本课中指的是钱塘江的江水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文 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吧。 出示要求: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评价学生读书情况。 (二)检查词语 1、词语 奇观 农历 据说 大堤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山崩地裂 霎时 余波 漫天卷地 依旧 风号浪吼 引导学生选用几个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练写生字 这一课,还要我们会写10多个生字呢,看看课后生字表,把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和最易写错的字各写两遍。同桌互查。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一)教师课堂行为 1.教师:出声读课文,尝试思考:“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出示句子: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奇观:指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 2.引导学生思考:钱塘江大潮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 3.板书书写 4.指导学生按照观潮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合作探究,分析课文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来前的平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 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小组合作学习。(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 (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