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9780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51次 大小:318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 cover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知识清单 第12课鲁迅《祝福》 一、知识积累 1、“祝福”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年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2、背景 《祝福》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探索的问题。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的帝制政权,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精神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祝福》作于1924年。祥林嫂死于1924年。 二、课文内容 1、文章脉络 1-33 祥林嫂凄然死去(结局) 34-53 祥林嫂初到鲁镇(开端) 54-65 祥林嫂被迫改嫁(发展) 66-111 祥林嫂再到鲁镇(高潮) 倒叙:将事件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某个部分提前,其余仍是顺叙)。 结构上:把悲惨的结局放开头,巧妙地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探求事情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内容上: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营造浓厚的悲剧氛围,形成强烈的对比。 2、“我”的作用 ①线索作用。以“我”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串连全文。 ②叙述者:有限叙述视角,主要以“我”的视角展开叙述,更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③亲历者和旁观者: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 ④参与者:一般是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⑤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倾向,拓展主题意蕴空间。 3、人物形象 ①鲁镇闲人 麻木不仁、冷漠愚昧的看客 ②柳妈 柳妈是一个旧社会的受害者,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她受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相信地狱、报应之类的封建迷信思想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 ③夫家大伯 麻木冷酷、残忍自私———封建家长制的帮凶 ④婆婆 精明能干、自私贪婪———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⑤卫老婆子 卫老婆子是一位利欲熏心、毫无人情味、虚伪狡黠的市侩形象。 ⑥鲁四老爷 封建、迂腐、保守、顽固,虚伪、冷酷无情、伪善。以读书人自居,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实则假斯文:道貌岸然,虚伪迂腐,坚决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⑦祥林嫂 安分,善良,温顺、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吃苦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 4、主旨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安分守己、吃苦耐劳、质朴、顽强,生活要求低;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里,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不但不能争得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被践踏、遭迫害、被愚弄、受鄙视,最终为旧社会吞噬。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在“祝福”中走向死亡。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第13课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知识积累 1、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发。 《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的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起义最终演变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所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 2、解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七十一回本第九回。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