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10244

4.2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课件(共34张PPT)

日期:2025-05-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65884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怜悯,人的,天性,课件,34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读书分享会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必修中 第一单元第四课 《怜悯是人的天性》 读书分享会 目录 导入新课 1 新知探究 2 课堂练习 3 拓展延伸 4 读书分享会 导入新课 1 新课导入 东方有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西方有卢梭说"怜悯是人的天性"。"人之初,性本善",关于人性的底色的探讨,历来为哲学家、思想家们所热议。今天我们来学习卢梭的《怜悯是人的天性》,领略卢梭的思想智慧。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诵读课文,揣摩其语言和行文特色。 2.注重学习这篇驳论文中的驳论方法,掌握其使用的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升论证能力。 3.通过品读赏鉴,深入探究,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 4.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辨析其先进性和局限性,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读书分享会 新知探究 2 卢 梭 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写作背景 本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论文。在性质上,这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本书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进步与落后)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 写作背景 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该书是1753年卢梭应法国第戎科学院的征文而写的。在性质上,这是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著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这本书里,卢梭已经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本身所具有的两面性和所包含的内在矛盾。他认为贫困和奴役,亦即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的产生是随着私有制而来的,是建立在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的。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理性崇拜",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了解"启蒙运动“ “怜悯”指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天性”指人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外界难以改变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为趋向。 题目解说 这种文体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批驳(驳论点),或间接批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驳论是跟立论紧密联系着的,因为反驳对方的错误论点,往往要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以便彻底驳倒错误论点。目的: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方法:1.驳论点2.驳论据3.驳论证.代表作品:《拿来主义》 知识扩展———驳论文 【抽象的哲理性文本的阅读】阅读提示 这是一篇极为抽象的哲理性强的经典理论文章,作者是十八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卢梭,出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 (一)如何读懂这篇文章呢? 1、这类文章往往具有概念抽象、道理深奥、理性思辨的特点。 2、从概念的理解入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