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第2课时《古人计数(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人计数( 二 )》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由古人用石头计数说起,让学生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建立计数单位“十”和“一”的概念,知道两位数中各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孩子们已经建立了 0-10 的认识基础,10 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大多是按照“实物操作 →表象 →抽象概念”的顺序,利于孩子们掌握数的大小、顺序和意义。本课熟悉 11-20 的数,体会加法递增、减法递减的特性,可以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培养数感。 【核心素养】 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了解古人发明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器,了解11-20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了解古人发明计数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计数器,了解11-20的组成,并在计数器上拨出相应的数字,体会2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建立十进制的数位概念。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探究”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探究的欲望。】 1.提问:除了用数字,你还有什么办法表示11? 预设: 2.导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人计数(二)》(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直观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建立正确的数概念,培养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任务一:认识计数单位,用计数器表示11-20 1.用两个一样的小石头能表示11吗?想一想,认一认。 预设:不能,两个一样大的石头表示2个一,也就是2。 预设:我在石头上标上10和1,10和1合起来就是11。 2.认识计数器。 (1)课件出示: (2)指导:十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十。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1个一。 3.指导数的读写。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 4.用计数器拨出0-9。 5.课件出示: 预设:在计数器上的十位拨1个珠子,表示十个1。十位上有1个珠子,就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没有珠子,就写0占位,即写10。 6.用计数器拨出11-19。 (1)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在个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一。1个十和1个1合起来就是11。 (2)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在个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2个一。1个十和2个1合起来就是12。 …… 小结: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1个十;在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 7.用计数器拨出20。 【易错提示】计数器上表示20的两颗珠子都在十位上,不在个位上。 任务二:探究11-20的数的顺序。 1.出示尺子图。 (1)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 预设:从前往后数-10,11,12,13,14,15,16,17,18,19,20。 预设:从后往前数-20,19,18,17,16,15,14,13,12,11,10。 (2)小结:前面的数比后面的小,后面的数比前面的大。 2.比较:129,1214. 预设:12比10大,10比9大,12比9大。 预设:4比2大,14比12大。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教材P5“练一练”第1题。 2.教材P5“练一练”第2题。 3.教材P5“练一练”第3题。 4.在里填上“>”“<”或“=”。 5.数学阅读。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 【板书设计】 古人计数(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