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为何中日文化如此相似?其文化内核是什么? 古代日本 第11课 第四单元 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学习目标 1.阅读相关史料和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公元6世纪前日本社会状况。 2.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知道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理解日本主动吸收隋唐文化,推动改革,使日本发展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促进社会进步的史实,提升阅读和分析能力。 3.知道封建时代日本的庄园经济、武士和武士集团的形成,了解幕府统治的基本史实。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六世纪前的日本 相关史事: 《后汉书 东夷传》记载: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 汉倭奴国王印 邪马台 邪马台国在3世纪曾数次向三国中的魏进贡,并接受了魏帝的册封与印绶。 ———《三国志 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 一、6世纪前的日本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隋书 倭国传》 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日本书纪》 1.隋唐时期中日交往 (1)隋朝时,日本国与隋朝交往密切。 这是日本史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 (2)唐朝时,日本国与唐的交往进一步频繁,即派遣唐使唐到大唐学习。 从下列史实体现出了什么信息?同时也推动日本进行什么改革? 一、6世纪前的日本 2.发展历程: ①出现小国:1-2世纪,日本小国林立;汉朝时与中国已有交往。 ②基本统一:5世纪,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日本书记》日本留传最早的正史 1—2世纪时,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5世纪,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基本实现了统一。 ①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 ②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等。 ③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3.日本兴起 4.基本统一 6.统治方式 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汉书·地理志》 (239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王曰:“……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 ”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一、6世纪前的日本 7.大和政权的统治 王室 贵 族 平民 平民 平民 领地 部 生产组织形式 部民 地位近似奴隶 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海部 田部 锦织部 锻冶部 一、6世纪前的日本 ①政治:最高统治者称“大王” 王室 贵族 ②经济:私有领地(土地私有制) 领地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 阶级:部民地位近似奴隶 部民制(经济基础) 实质:奴隶主贵族统治 二 .大化改新 7世纪时,日本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天皇无实权,由于土地和财富不断集中,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奴隶、部民和平民纷纷造反逃亡。社会陷入混乱。统治阶级不得不考虑寻找新的出路。 VS 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日本 中国 社会矛盾尖锐 繁荣稳定 遣唐使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之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背景:在部民制衰弱的同时,国内阶级矛盾不断加深。 3.改革概况: 646年,孝德天皇(年号:大化)领导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孝德天皇 皇极天皇 中大兄皇子 中臣镰足 苏我入鹿 中臣镰足 乙巳政变,为改革做准备 二 .大化改新 乙巳之变:大化改新前,苏我氏等大贵族控制政权。645年6月12日,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谋划实施了暗杀权臣苏我入鹿的宫廷政变。最终权倾朝野的苏我氏宗家灭亡。皇室夺回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轻太子为孝德天皇(36代)。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