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师 时间 12 月 课题 质量和密度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科核心内容:学生知道质量的含义,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通过实验理解密度;会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能解释生活中与密度有关的一些物理现象,运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2、学科思想方法: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具体事例来了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对于 1mg、1g、1kg、1t 的大小形成具体的感性认识,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建立联系。经历多次动手实验,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学生通过实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创设情境发挥学生的创新潜力,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多种方法测量固体、液体密度。 3、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有目的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自主设计实验,改进实验操作方法等,使学生科学思维得到提升。用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习获得感。同时注重联系历史及科技创新内容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1、质量概念的建立,天平的使用。 2、通过实验,利用物理量之比建立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 3、启发学生设计实验,用天平和量筒以及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实验测量液体的密度和固体的密度。 4、利用密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研学 一、课前复习,尝试填写以下物体的质量单位: 一瓶洗手液的质量约 500( );一张 A4 纸的质量约 4( );一枚回形针的质量约 1(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 50( ); 一枚鸡蛋的质量约 50(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 5( )=( )kg; 一张邮票的质量约 50( );一大桶洗衣液的质量约 3( )=( )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 150( );一颗药片的质量约 0.1( ); 二、课前复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看:观察天平的 和 ; 放:把天平放到 把游码移动到标尺 ; 调:调节天平横梁 端的 使横梁平衡,左偏 右偏 ; 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用镊子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收:称量完毕,清点 ,并装盒,游码归零。三、质量的测量 分组实验一:正确测量出玩具方块的质量为 四、密度 分组实验二:你能利用刻度尺和天平帮他求出这个玩具方块的密度吗? 探究研学 各小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由实验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定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质量体积无关。五、密度的测量 分组实验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以画图的形式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 实验表格: 小石块的质量 m/g 量筒中液体的体 积 V/cm3 1 小石块与液体 的总体积 V/cm3 2 小石块的体积V石 /cm3 小石块的密度 ρ/g/cm3 分组实验四: 测量糖水的密度,以图画的形式设计本组的实验方案: 实验表格: 烧杯和液体的 总质量 m1/g 倒出液体的体 积 V/cm3 烧杯及剩余液 体质量 m2/g 倒出液体的质 量 m3/g 液体的密度ρ /g/cm3 ( 积木的块数 物块的质量 m /g 物块的体积 V /cm 3 物块的密度 ρ /g/cm 3 ) 探究研学 六、创新实验: 利用电子秤、透明塑料杯、水、马克笔、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自制量筒:计算 10g 水的体积是 cm3; 每多装 10g 的水,在量筒便利贴处做好标记。实验过程:将自制量筒放在电子秤上,点击去皮; 向自制量筒中倒入待测液体至标记处,直接读出待测液体的体积;读出电子秤的质量即为待测液体的质量; 运用ρ=m/v 计算出密度。实验表格: 当堂训练 探究拓展实验: 鉴定老师的手镯是否是纯金的?测量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体积较大物体的密度,课下用这种方法探究体积大于量筒的物体的密度。(可考虑溢水法、补水法) 学生结合本节课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