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 自然的馈赠 教学设计 课题 4 自然的馈赠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旨在以“蔬果大丰收”为主题,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通过观察马铃薯结构、探索植物组成部分、体验多种表现蔬果的方法,如印一印、揉一揉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艺术欣赏与四季变化的肌理制作相结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帮助他们理解自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了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度和热爱之情。 2022新课标要求 1、通过印、揉、压、贴、喷等方法,学生亲手制作蔬果作品,体验动手乐趣,激发创造力。2、结合自然科学,观察马铃薯结构和植物组成部分,将美术与自然知识相联系,促进综合学习。3、在创作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融入环保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体验不同蔬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提升对自然美的敏感度。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感受美,并能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2、艺术表现:学生掌握印一印、揉一揉、压一压、贴一贴、喷一喷等多种技法,创造性地表现蔬果的肌理和形态。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技巧,制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3、创意实践:大胆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如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剪插、拼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实现个性化表达。4、文化理解: 在活动中融入对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蔬果角色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蔬果在传统节日、饮食文化中的重要性。通过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对蔬果的形态和色彩充满探索欲。本课通过“蔬果大丰收”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蔬果的独特结构与纹理,培养细节关注力。学生已有一定的手工技能,但需进一步指导如何用简单工具创造肌理效果。课程通过印、揉、压、贴、喷等活动,激发创造力,提升观察力和审美感知。同时,帮助孩子们理解蔬果在艺术中的重要性,增强自然美认识,促进团队合作与分享精神。 重点 通过多样化的手工活动,如印一印、揉一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表现蔬果的独特肌理和形态。 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简单工具和技术创造性地再现蔬果的细节特征,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感知。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肌理制作工具:纸、画笔、颜料等手工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播放视频)蔬菜进行曲美丽的稻田,成群的牛羊,我们的生活,富裕兴旺。 观看视频,了解不同的蔬菜。 让学生了不同的蔬菜,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说一说观察《马铃薯》,查找资料,说说马铃薯的结构特点。(出示图片)马铃薯(植物科学画)[现代]马铃薯长得圆圆的,有的像小石头,有的像小鸡蛋,外面有一层薄薄的皮,皮上还有好多小点点。(出示图片)马铃薯示意图二、新知讲解一株植物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把它画下来。(出示图片)番茄植株、朝天椒植株活动二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现不同蔬果。(出示图片)枇杷蜻蜓(中国画)1947年齐白石中国美术馆藏水果剖面制作肌理示意图。(出示图片)水果剖面制作肌理示意图想一想看一看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蔬果的特点?印一印:用切一半的蔬果蘸颜料,在纸上印出形状。(出示图片)火龙果切面肌理揉一揉:把纸揉皱再展开,模仿橘子皮的皱纹。(出示图片)褶皱再展开的纸张压一压:用树叶或网布涂颜色,压在纸上留下纹路。(出示图片)树叶压制的肌理贴一贴:剪不同颜色的纸,粘成蔬果的样子。(出示图片)创意剪纸水果拼贴肌理喷一喷:用喷壶喷颜料,制造小点点,像草莓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