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七年级生物上册跨学科实践项目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 根据新课标要求,“生物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课时约占总课时数的10%,是我们正常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2024年新出版的人教版新教材中设计的有《综合实践项目:利用细菌或真菌制作发酵食品》的活动内容。作为微生物的细菌和真菌,并非都是对人类生活有害。人类对细菌或真菌的利用非常广泛,比如先秦的《诗经》一书中就有关于腌制菜蔬制作酸菜的文字描述,说明我国古人早就开始利用细菌来制作食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了解发酵技术,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身边简单易得材料和工具,感受细菌或真菌的发酵过程,体验发酵食品的制作,在此过程中学会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在结束细菌和真菌这两节课的学习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自主学习课本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了解内容之后,确定了以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为题,自行设计完成该活动方案。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完成并上交方案和图片视频资料后,教师先进行初步评价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 (一)生命观念: 学生通过制作馒头认识生命活动的过程和规律,升华发酵的原理和规律,从而理解生物发酵现象,形成分析并解决生物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方法。 (二)科学思维: 学生在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的过程中,基于酵母菌发酵原理和现象,运用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发酵器皿,确定好面粉、水、白砂糖的配比,控制好发酵的温度与时间,揉面排气的动作技巧,二次发酵和其它蒸制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出创造性想法和改进方法。 (三)跨学科实践: 1.经历从确定任务、制定方案到制作馒头的实践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制作发酵食品—馒头,增强学生技能,体现工程学思想,培养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能力与品格。 (四)社会责任: 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生成立活动小组,组内每位组员亲身实践制作发酵食品馒头,活动成果在组内和组间进行评选,最终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优化制作馒头的活动方案,明确活动成果的评价标准。 2.发酵面粉制作馒头过程,包括制作方案步骤、成果评价等环节,确保学生制作馒头的成功。 (二)教学难点: 1.如何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掌握的技能,顺利的完成面团发酵的工作。比如发酵原料的配比、器皿的选择、发酵温度和时间等,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体验酵母菌的发酵现象,对于器皿的选择上,学生整合工程学思想,选择更适合的发酵器皿。 2.在制作馒头过程中,如何控制添加酵母菌粉的比例,如何把馒头制作的更加松软香甜,蒸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酵母菌的结构和酵母菌的发酵现象,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 2.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讨论制作馒头过程的评价标准、不同制作方案的优缺点等,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实践法:让学生优化制作方案,在实践中加深发酵现象和发酵食品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收集学生课前第一次设计的制作方案表和过程性资料,过程性资料包括:活动前准备、活动中以及活动后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也可以是制作好的馒头成品,准备一个白色的板子,以便于放置学生上交的成品馒头。 (2)制作教学课件: 收集学生制作馒头活动前准备、活动进行中以及活动结束后的图片及视频资料,将上交馒头成品的学生作品进行拍照存档,并以图片形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