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5848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等四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5-0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3次 大小:65366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山东省,答案,试卷,历史,月月,学期
  • cover
高二阶段性调研监测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2024.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为战国中期邾国的青铜冶铸遗存,包括熔炉、烘范坑、浇铸坑、沙料存储坑、铸后修整活动面、废弃物堆积场等。它可以作为一手史料实证邾国(  ) A.金属铸造的技艺 B.私营作坊的实况 C.青铜农具的推广 D.商品经济的繁荣 2.战国至秦汉时期的村落继承了村民们相对集中地聚居一处的传统,此外,一些农民开始开垦荒地,另辟居处,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散村。这一时期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  ) A.得益于商品交换的扩大 B.拓展了村落的功能 C.反映个体农耕经济发展 D.有利于集镇的形成 3.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当时西域于阗地区流传着汉朝“东国公主”将蚕种藏在帽中带到了于阗的故事;而中、西亚流传着萨珊波斯帝国的使者将东方蚕种安放在竹筒中带回伊朗并养蚕成功的故事。这些故事的流传反映出(  ) A.唐朝强化边疆地区管辖 B.帝国扩张促进丝路贸易 C.各地文明均以农桑为本 D.东方技术传播影响深远 4.据《田车谣》载:朝踏车,暮踏车,辘掉衔尾翻乌鸦,绕畴接岸声咿哑。自从五月天不雨,大河小河断鱼罟,中田日见稻秧焦,疲尽耕牛人力苦。骄阳炙背火云热,手足胼胝筋骨折,农夫滴泪不成泉,河水乾于眼中血。这里的田车(  ) A.推动了耕作方式的变革 B.源于生产技术理论创新 C.促进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D.使生产摆脱了自然限制 5.下表为北宋时期部分官营典当业的实际利率情况,这反映了北宋政府(  ) 机构 时间 利率 检校库 熙宁四年(1071年) 半年息20% 元丰年间(1078—1085年) 年息20% 市易务 熙宁七年(1074年) 年息20% 元丰二年(1079年) 年息15%~12% A.扩展了商业的领域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走出积贫积弱困境 D.压缩高利贷的生存空间 6.如表为明代匠户制度的相关信息。这种变化(  ) 类别 要求 轮班匠 明初规定每三年到京服役三个月;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 住坐匠 明初规定固定做工,每月有1/3的时间为官府做工,月粮由国家支给,其余2/3的时间自由支配;后来,逐渐放松了对匠户的人身控制 A.降低了官营手工产品的品质 B.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有利于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开启了白银货币化进程 7.1567年,福建巡抚涂泽民上书“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得到明穆宗批准,民间私人的海外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不少东南沿海百姓开始前往东南亚,长期从事商业、手工业、农业,一定程度改变了当地的原始面貌。材料反映了(  ) A.儒家文化圈的初步形成 B.朝贡贸易的扩大 C.华人勤劳智慧延伸海外 D.移民南洋的开启 8.在鸦片战争前后至洋务运动早期,铁路认知的起源时间较早,但时人所追求的实用技术以“坚船利炮”为主,有关铁路的部分极少,不属于“师夷长技”的“长技”之重点。洋务运动中后期的铁路认知发生侧重点的偏移,铁路融入“自强”并成为洋务的一部分。甲午战后,铁路工程领域愈受重视,此阶段主要问题为:如何建铁路,铁路怎么管理?晚清时期铁路认知的变化(  ) A.回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B.反映民众救亡图存意识不断增长 C.反映了近代铁路建设的发展 D.反映了清政府对铁路建设的重视 9.1920年,中国棉花入超额为877万海关两,此后,入超额逐年扩大,至1931年增至15019万海关两。1922年以前,棉纱入超额常在6000万海关两以上,1923年入超额减少,1927年转为出超,1931年出超额为3112万关两。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国半殖民地程度深化 B.北洋政府大肆出卖国家利益 C.中国近代经济有所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卓著 10.以下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先施公司一则广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