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28181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思维导图

日期:2025-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4262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单元,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
  • cover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和军事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背景:①金崛起、励精图治、实力强大;②连年征战、岁币,造成内部空虚;③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抗金斗争; 南宋建立 靖康之变: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所灭,徽宗、钦宗被俘虏北去,史称“靖康之变” 南宋建立:1127年,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是为宋高宗。 背景:①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②宋高宗和宰相秦桧却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求和 南宋的偏安 绍兴和议 过程:1141绍兴和议(1164隆兴和议改为叔侄关系,原边界割地减钱;1208嘉定和议改为伯侄之国,原边界加钱) 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为“岁贡” ①两宋政府接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条件,是两宋政府软弱的表现。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被灭。 认识和 ②三次“和议”,客观上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③民族政权的历史地位是平等的。彼此战争,但后又友好相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经过此后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继续维持南北对峙局面。 宋金对峙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影响、以及指导原则 改革:北宋中后期,士大夫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而进行的改革(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宋朝政治线索 积贫积弱 表现:宋与辽、西夏、金、蒙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交往中处于被动地位(靖康之变、绍兴和议) 宋代的经济文化超越盛唐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 高度繁荣 宋代的海外贸易更加发达;宋代的科技水平也达到高峰 起源:古代羌人一支的党项族建立西夏,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保持半独立地位 建国: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吴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灭亡:1227年,西夏被蒙古灭亡 统治: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职。选官实行科举制 夏 经济上: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文化上: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西夏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岁赐。 与宋金关系 1127年,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称臣,仍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