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鄂教版 三年级下册 《周围的空气》单元 9.哪里有空气 教学设计 单元 《周围的空气》 课题 9.哪里有空气 课时 1 核心 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学习内容要求 1.2空气与水是重要的物质 3~4年级 ①说明空气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会充满各处。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 1.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2.知道因为空气的存在才导致降落伞下降得慢。 科学思维 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1)通过哪些现象能证明周围存在空气。 (2)设计实验,探究物体的缝隙存在空气。 (3)制作降落伞,探究影响降落伞降落快慢因素。 态度责任 会倾听、认同他人观点,学会交流与分享。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找空气,井证明空气就在我们的周围.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会利用实验器材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教师:2.塑料袋、气球、饮料瓶、粉笔、砖块、烧杯、水等。 学生:剪刀、塑料袋、夹子、棉线等;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聚焦问题 哪里有空气 (预设3分钟) 展示图片,提问: 口袋为什么能撑起来? 空气摸不着、看不见。哪里有空气?怎样证明空气的存在? 图片展示 聚焦问题 科学实践 (预设10分钟) 证明空气无处不在 1.我们周围的空间存在空气吗 2.哪些现象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预测: (1)风车在气流推动下转动 (2)风筝、纸飞机需要借助空气才能够上升和飞行 (3)红旗在空气中飘扬 (4)扇子扇动使空气流动 3.石块、海绵、粉笔、果壳等物体中存在空气吗? 4.能想办法证明这些物品中存在空气吗? (1)实验器材:烧杯和水 (2)实验设计:分别把石块、海绵、粉笔、椰子壳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注意事项: ①烧杯装入三分之二的水为宜。 ②物体放入要轻,物体要浸没水中。 ③海绵放入水中需要挤压观察。 (4)实验记录单 (5)小结: 空气无处不在,充满在我们周围的空间。 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拓展应用 (预设15分钟) 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认识降落伞 降落伞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小降落伞。 制作过程 ①用橡皮泥做一个小人,在头顶上安一个铁丝圈。 ②把塑料袋剪成正方形,用笔在每个角附近戳一个小孔 ③剪四根同样长的细线,栓在塑料袋四个角上的小孔里 ④把四根细线拢在一起打个结,把胶泥小人绑在上面 3.放飞降落伞 到室外空地上去放飞吧,把降落伞揉成小团,把胶泥小人放在上面,然后扔得越高越好,或者从高处扔下来。比一比,看看谁的降落伞最慢。 4.讨论降落伞 ①伞面大小、伞绳长短等对降落伞的下降快慢有什么影响 ②怎样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实验1:伞面大小对降落快慢的影响 实验2:伞绳长短对降落快慢的影响 5.假如没有空气,降落伞下降的情况会是怎样 了解降落伞的结构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降落伞 通过放飞降落伞,探究影响降落快慢因素。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设计,并进行实验操作,验证实验前的猜想。 四、练一练 一、选择题 1.下面物品中,装不了空气的是( ) A.饮料瓶 B.纱网 C.足球 2.下面现象中,不能证明空气存在的是( ) A.空瓶倒立放入水中,水不易进入瓶中 B.向自行车内胎充气 C.太阳照在黄河上 3.制作小降落伞时,伞面越大,降落伞下降得( ) A.越快 B.越慢 C.没变化 4.可以把海绵压入( )中寻找空气。 A.水 B.沙子 C.风 二、判断题 1.将海绵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