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2025年中考历史专项冲刺练习 19 科举制的创立 一、单选题 1.唐代大诗人孟郊的名诗《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此诗歌反映的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2.它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它正式确立于( ) A.隋文帝时期 B.隋炀帝时期 C.辽太宗时期 D.唐高宗时期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此制度实行后,白屋之士(贫寒的读书人)可以平步青云,有权的人不能把持地位。材料中的“制度”可能是( ) 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度 4.某学者认为,科举制最重要的功能是促成一个不靠出身而以考试入流的官僚阶层取代世袭的封建贵族阶层。该学者意在说明科举制( ) A.是中国古代唯一的选官制度 B.注重依据门第选拔官员 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限制考生自由发表观点 5.小阳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589年”“大运河”“科举制”等资料,他研究的历史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6.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制度。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隋朝 ②唐朝时期创立殿试制度 ③宋朝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④明清时期科举考试演变为“八股取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唐朝时,荆南地区每年要送举人赴京应考。可连着四五十年没考中一人,于是人们视荆南地区为“天荒”。850年,终于有考生考中进士,破了“天荒”。这个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 )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下表空白处应正确填写的内容是( ) 皇帝 措施 隋文帝 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太宗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玄宗 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关于该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隋文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该制度正式创立 B.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 C.唐玄宗创立了殿试制度 D.加强了皇帝选官用人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10.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参加殿试的考生主要是荐举或自举的官员和布衣,并无只有通过省级考试者才能参加殿试的硬性规定。此举( )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杜绝了藩镇割据的现象 D.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 11.隋朝时,始开科举,科举不分门第,不论贵贱,唯才是举;科举士子读万卷书,方可有“鱼跃龙门”之巨变。这说明科举制度在选拔官吏时( ) A.依据家世门第 B.注重真才实学 C.重视道德品质 D.看重身份资历 12.唐代科举命题较为随意;北宋科举对命题范围作出明确规定;金代科举也规定“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元代科举只考古赋。这说明,科举制度( ) A.重视实用人才选拔 B.随统治需要而调整 C.以德才兼备为标准 D.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13.“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材料反映出科举制(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有利于社会稳定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促进了阶层流动 14.崔瑞德在《剑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