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2375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统编版历史八下核心素养课件

日期:2025-02-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228795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经济,体制改革,统编,历史,八下
  • cover
(课件网) 1950年 土地改革 1956年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新中国成立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公有制 地主私有 邓小平评价道:“一哄而起搞人民公社化,片面强调‘一大二公’,吃大锅饭,带来大灾难。” 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挫伤了农民对生产的积极性,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三年困难时期—龟裂的农田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对内改革 农村?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习目标 1.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重点)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及意义。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情况,认识改革对 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①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2、改革的原因: 1、改革的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的讲话 人 民 公 社 政社合一 统一劳动 吃大锅饭 管理高度集中 缺少生产自主权 平均分配 2、改革的原因: ①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③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困苦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为什么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第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不脱贫,就是大多数人没脱贫;                     第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第三,人民公社制度造成农业发展缓慢。 ②(人民公社化)集中劳动,统一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4、目的: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契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5、时间: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 保证国家集体 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形式: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分户经营 中国农民告别饥饿的宣言书 农民是被饥饿逼迫而签订“生死契约” 6.做法(概念):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一句话形容: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8.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9.标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10.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生产关系 不变: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形式: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责:保证国家和集体的 权:拥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利: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人民公社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制 劳动方式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土地公有 统一经营 自主经营 平均分配 土地公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 集中劳动 以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承包只有使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