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2845

【高效课堂】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同步探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2-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6次 大小:4319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效,课堂,8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等史事;②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③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④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唯物史观: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情况。 时空观念:结合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改革。 家国情怀:从历史的角度了解我国的具体国情,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改革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活动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设问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的目的、时间、地点、方式、作用? 1.目的:调动 ,促进 发展。 2.开始:时间: 年,地点: ; 方式: 。 3.发展:到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p39图) 4.作用: (1) ; (2) 。 活动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设问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中心环节、主要内容及作用? 1.背景: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时间: 年 3.内容: ①所有制形式:把原来单一的 经济,发展为以 为主体的 经济; ②管理体制:国有企业实行 ,逐步扩大 ,实行 ; ③分配制度:实行以 为主、 并存的制度。 4.中心环节: 5.意义:克服了 的弊病,大大调动了 ,增强了 , 城乡经济大发展。 活动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设问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何时哪次会议上提出的?又是如何推广完善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1.提出: 年, (会议名称) 2.推广: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3.基本内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 相结合,建立 。 4.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 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结合材料,纵观整个改革过程,改革有哪些特点?改革的实质是什么?改革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开始: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实施过程 ①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内容: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必考 结果:1978年农业获得大丰收,这种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 ②普遍实行: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5.历史影响/意义: ①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②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③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了哪几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①1950-1952年 土地改革 ②1953—1956年 农业合作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