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42847

【高效课堂】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探究学案(含解析)

日期:2025-02-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6次 大小:2105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高效,课堂,9课,对外开放,同步,探究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9课 对外开放(学案) 2022年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①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②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③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历史解释:通过学习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理解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认识办经济特区的好处;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 时空观念:运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明确对外开放的格局,感受对外开放领域扩大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家国情怀:比较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的异同,增强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祖国的情感;认识到对外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全球化时代的要求,树立对外开放的观念和意识。 活动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设问1:经济特区建立的时间、优惠条件和作用有哪些 1.建立: 年中国在 省的 、 、 和 省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年又增设 省的 为经济特区。 2.特点:实行特殊的 和 ,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 、 进行投资活动;在 、 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3.经济特区的典型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4.作用: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 、 ,推动 ,扩大 ,发展 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活动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设问2:经济特区设立后,我国对外开放步伐是怎样扩大的? 1. 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 、 、 等14个沿海城市。(其中江苏有 、 ) 2. 年,中国又把 、 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1988年, 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 也建立起来。 4.内地: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 、 等沿江城市, 等陆地边境城市和 、 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5.我国形成了“ - - - ”的 、 、 对 外开放格局。 活动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设问3:简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条件、时间和意义。 1.条件: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 的迅速发展。 2.时间: 年 3.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 , 为 。 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小组互评) 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答案见课件) 【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 构建要求:(1)理清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3)熟练展示。 第9课 对外开放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2.开始: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必考 3.特点: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4.典型: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5.设置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1.扩大: ①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②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③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④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⑤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2.对外开放的格局的形成★★★★必考 ①格局: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开放区到内地 ②特点: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考 1.背景:对外开放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