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3580

20.2 外国诗二首 未选择的路(教学课件)(共28张PPT)

日期:2025-02-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33419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外国,二首,选择,教学课件,28张
  • cover
(课件网)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新课导入 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誓言,晏殊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词句,鲁迅也有“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富于哲理的名言。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路”的诗。 路 作者简介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弗罗斯特 《未选择的路》的灵感来自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对他在英国最好的朋友爱德华·托马斯经常做的一件事情的善意玩笑。弗罗斯特经常与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他的美国朋友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他本来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许多次,当这一切发生时,新英格兰人就会为那些无用的悔意笑话他的威尔士一英国朋友。 背景链接 字词积累 给下面标红的字注音。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幽寂( ) 污染( ) 延绵( ) shè zhù qī yōu rǎn yán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1)涉足: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2)萋萋: 幽静寂寞。 (3)幽寂: 未选择的路 朗读诗歌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朗读诗歌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理清结构 1 第一节:伫立思考 2 3 4 第三节:选择之后的惆怅 第四节:多年后的回顾和叹息 第二节:决定选择 诗歌赏析 表面是指自然界的道路,实际暗指人生道路。这首诗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诗歌赏析 路 表面:自然界的道路 实际:暗指人生道路 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诗歌赏析 诗人为何会“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诗人站在交叉路口,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因为时间无法倒流,人生之路是无法回 头的,所以诗人为选择 而犹豫,“久久伫立” 。“久久伫立”也意在 说明对人生之路的选择 须慎重。 诗歌赏析 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这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也因为人迹更少,需要人们去开拓,从而拓展成为一条大道。因此,这条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见诗人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已经作出了选择,为什么着重写未选择呢?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诗人念念不忘未选择的路正是人生的真实写照,也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诗歌赏析 诗人为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