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新课导入 古之文人大多是孤独的,古来圣贤多寂寞。孤独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心酸楚,孤独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怀才不遇,孤独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的百无聊赖……其实孤独是一种心境,一种感伤,一种超然。 登 幽 州 台 歌 陈子昂 学习目标 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写法。 感悟诗人的情怀和爱国热情。 了解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 文学常识 01 作者简介 陈子昂-中国唐代文学家 (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 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作者简介 青少年时 轻财好施 慷慨任侠 右拾遗 直言敢谏 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 文明初(684年) 举进士 以上书论政得到女皇武则天重视,授麟台正字 两度从军 对边防事务颇有远见 圣历元年 解官回乡 父老 居丧期间 冤死狱中 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罗织罪名,加以迫害 陈子昂的一生 作者简介 仙宗十友 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 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共100多首 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最有代表性的: 《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 组诗《感遇诗三十八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陈子昂集校注》。 存诗 作者简介 《感遇诗三十八首》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 《登泽州城北楼宴》 《登幽州台歌》 《观荆玉篇》 《喜马参军相遇醉歌》 《度荆门望楚》 《晚次乐乡县》 《送魏大从军》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主要作品 背景链接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题目解读 “登”指的是攀登; 幽州,指今河北北部、北京及辽宁一带,幽州台在北京西南; “歌”,古代的一种诗体,即歌行体。 题目解读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幽州台又名“蓟北楼”。 文体知识 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就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流传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接近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诗歌朗读 02 诗歌朗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语调:痛苦、孤独。 语速:低沉、缓慢。 重音:不见、悠悠、怆然、涕下。 诗歌朗读 诗歌赏析 03 诗意疏通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过去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未来 后世重视贤才的明君 想到 指时间久远,空间广大 悲伤的样子 眼泪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宇宙邈远、广阔无边,独自凭吊,我悲伤难过,潸然泪下。 译文 诗歌赏析 请鉴赏诗歌的前两句。 从时间的角度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前贤不见,后贤不及,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屡受挫折,求贤主而不得,欲报国而无门,不禁悲从中来,感慨万端。 遥想战国时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