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光合作用(一) 易错辨析 1.× [解析]辨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肪等其他有机物。 2.× [解析]辨析: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除此之外,幼嫩茎的绿色部位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3.× [解析]辨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如灯光)都可以进行。 例1 B 例2.A 基础达标 逐点击破 一、选择题 1.C 2.B 3.B 4.D 5.C 6.C 7.B 8.A 9.C 二、非选择题 10.(1) 对照实验 (2) 淀粉; 叶绿体; 光 学科互通 素养提升 B第二节 光合作用(一) 基础达标 逐点击破 一、选择题 1..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 A.线粒体 B.液泡 C.叶绿体 D.细胞核 2..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中,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 ) A.水分 B.光 C.无机盐 D.空气 3.. 以下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所用到的器具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镊子:夹取植物材料 B.烧杯:加热物体 C.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试剂 D.培养皿:承载植物材料等 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可以证明的是( ) ①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②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 ③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④光合作用需要氧气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分别于早晨、中午、傍晚、深夜四个时间段在同一株绿色植物上摘下生长部位、生长期及长势大小相同的四片绿叶,经酒精脱色处理后,分别滴加等量的碘液进行染色处理。其中染色最深的应该是哪个时间段摘取的叶片( ) A.早晨 B.中午 C.傍晚 D.深夜 6..若将某植株的一片叶的主脉切断(下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下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呈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呈棕褐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光 C.水和光 D.水和叶绿素 7..下列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实验步骤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叶片部分遮光是为了形成对照 B.暗处理的目的是增加绿叶中淀粉的含量 C.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有无淀粉产生 D.将叶片放入酒精进行水浴加热的目的是溶解叶绿素 8..如图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B.④为隔水加热,小烧杯中的酒精变成绿色 C.本实验探究了光照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D.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9..果农经常用环剥来提高苹果的产量,同时通过“输液”快速为果树提供水和无机盐。如图为环剥后的树皮形成节瘤的示意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管运输有机物受阻 B.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受阻 C.环剥影响了有机物的运输 D.“输液”的针头应该插入果树的筛管 二、非选择题 10..联合国预计,世界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九十多亿。随着人口增长,粮食问题将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研究光合作用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某中学生物社团同学设计的“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提高农作物产量关系”的实验,步骤如下: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选其中一片叶子,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如图所示),然后将这盆天竺葵移至阳光下照射小时;剪下叶片,去掉黑纸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将漂洗后的叶片放在培养皿中,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1) 实验中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正反两面都夹紧的目的是设置_____。 (2) 滴加碘液后,发现图中丙处变蓝,甲、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