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4224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926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八年级,PPT,22张,课件,禅院,下册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浩渺的的诗海里,蕴藏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诗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于其中或成就事业,或修身养情。孟子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人生得意须尽欢,穷则退隐山林间。寄情山水,徜徉山林未尝不是一种别样活法。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常建的诗歌世界,品味清新怡悦的意境,沐浴着朝阳,陶冶我们的性情吧! 情境导入 1、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2、反复吟咏,领悟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学习目标 常建(708年—?),籍贯邢州,后游历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途坎坷,直到天宝年间才被授予县尉,后辞职还乡。长期过着漫游生活,来往山水名胜,后移家隐居鄂渚。他的诗歌往往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今存诗五十七首,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作者简介 破山寺,即兴福寺,古址在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后禅院,禅院即寺院,寺院一般分前后院,前院讲经、供佛,后院即“后禅院”,为僧人居住区。题目的意思是:写破山寺后禅院。交代了写作的内容。诗人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见旭日初升,光照山林,又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面对这幽美的圣境,作者慨然命笔,写出了这寄托自己遁世情怀诗篇。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画龙点睛之笔。 文题解读 壹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重难点讲解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qū / / / / / / / lài qìnɡ 贰 结合注释,读通诗意 重难点讲解 清晨入古寺, 初日 照高林。 古老的寺庙,指破山寺 早上的太阳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 曲径 通幽 处,禅房花木深。 弯曲的小路 幽静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 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僧人居住的房舍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 人心。 使……欢悦 使……空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 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 指人的世俗之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指各种声响 只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 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指寺院诵经, 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叁 学习写法,品读语言 重难点讲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首联:起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颔联:承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显静,形象地描绘了破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 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这成语隐含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繁盛、幽深清静的环境。 颈联:转 “悦”是说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鸟的性情欢悦。 “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 “悦”“空”两字表现了环境的幽静,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由外在景物描写转到人的主观感受,移情于物。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表现了大自然的美景对人的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