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57553

【核心素养】第8课《这些东西哪里来》第2课时课件 教案 素材

日期:2025-04-02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94次 大小:1282071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8课,这些东西哪里来,课时,课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x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工业产品带来的便利。但他们可能对于“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区别及其背后的意义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工业产品带来的便利。但他们可能对于“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区别及其背后的意义了解不多。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理解国家科技创新政策的重要性,增强对“中国创造”的自豪感。 道德素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感恩之心和创新精神。 法治观念: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人格特质。 责任意识:认识到每个人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发展中的责任。 教学重点 了解工业产品的创新与发展如何改善人们的生活。 理解“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区别,认识“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将“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概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理解其深层含义。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改善和发明新产品的设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 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短视频,内容聚焦现代科技产品如何深刻改变并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视频应包含洗衣机、电梯、空调等产品的应用实例,以及它们如何简化家务、提高生活便捷性的具体场景。 提问:视频结束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科技产品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方便的吗?”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关注科技产品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设计: 观看视频:集中注意力观看短视频,感受科技产品带来的生活变革。 回答问题:思考并尝试回答教师的问题,分享个人见解。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科技产品对日常生活的积极影响,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第二板块:它们带来的舒适与方便 1. 讨论与分享 教师活动设计: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主题(如洗衣机、电梯、空调等),要求他们讨论这些产品的诞生如何解决了人们的生活问题。 引导分享:每组讨论结束后,邀请代表上台分享讨论结果,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 分享观点: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清晰表达小组观点,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思考。 2. 小调查汇报 教师活动设计: 布置任务: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家人小时候与现在物品的变化,记录并整理调查结果。 汇报指导:课堂上,引导学生展示调查结果,分享这些变化给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利。 情感引导:鼓励学生表达对发明者和制造者的感激之情,培养感恩之心。 3. 设想与讨论 教师活动设计: 引导设想:鼓励学生从生活需要出发,思考并写下自己希望改善或发明的新产品设想。 组织交流:小组内交流分享设想,评选出最有创意的设想,并给予奖励。 交流分享:在小组内分享设想,听取他人意见,评选出最有创意的设想。 第三板块: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1.案例分析 教师活动设计: 介绍概念:清晰阐述“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概念及其区别。 展示案例: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中国高铁、神舟飞船等“中国创造”的杰出案例。 引导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区别,理解“中国创造”的重要性。 观看案例:观看案例展示,感受“中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参与讨论: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中国创造”重要性的理解。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