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届高三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第32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例题:(2024·福建高考·15)图表:表2呈现的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不同时段内,西方国家政治军事同盟和协定的数量。这一数量变化表明该时期( ) 时间 军事同盟和协定 1870—1879 20 1880—1889 31 1890—1899 61 1900—1904 108 A.世界性国际组织涌现 B.旧有国际秩序崩溃 C.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方各国矛盾的加剧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870年到1904年,西方国家政治军事同盟和协定的数量大幅增加,说明西方国家之间的相互个不信任和矛盾也在急剧增长,D项正确;这些组织是政治军事同盟和协定,并不属于世界性的国际组织,排除A项;仅根据这些国际组织数量的变化并不能说明旧有的国际秩序崩溃,排除B项;这些政治军事同盟和协定并不是区域一体化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德意奥 英法俄 注意:英法俄在二战时是同盟国 例题:(2021·重庆高考·14)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中描述了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各国转而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随着宗教的衰落,民族激情不正常地上升,几乎每个地方都燃起了熊火,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这材料可用于论证世界大战的爆发 A.与疯狂的军备竞赛有关 B.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C.与极端的思想观念有关 D.与经济的低迷有关 【答案】C【解析】由材料“因未能从物质繁荣中获得满足感……任何一个角落里的人都急于冒险”可知,丘吉尔认为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扭曲的安全观、民族观等极端思想都成为诱导战争爆发的因素,故选C项;由材料“20世纪初弥漫于世界的一种奇怪情绪”可知,材料强调的是极端思想和情绪,而非军备竞赛,排除A项;由材料“热衷于国内和国际冲突”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冲突,而非文明冲突,排除B项;丘吉尔在《危机中的世界》描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场景,经济低迷引发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排除D项。 扭曲的安全观、民族观等极端思想都成为诱导战争爆发的因素 例题: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1906年刑满释放后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答案】D【解析】一个老鞋匠扮演军官骗取钱财,体现了皇帝和军队在德国社会的地位很高,反映了德国军国主义的盛行,故选D。德国统一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迅速,A不符合史实,也不能由材料得出;德国此时实行君主立宪制,虽然具有专制色彩,但是B项表述明显夸大;C项材料不能得出。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将穷兵黩武和侵略扩张作为立国之本,让国家各方面都服务于扩军备战和对外战争上。 7月28日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月30日俄国发布总动员令 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 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 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 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 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 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 地区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战的背景) 根本原因 主要原因 推动因素 导火线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加剧,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三同盟+三协约) 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崇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