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3221

第三单元 身边的人 第3课 创造奇迹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1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552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三,单元,身边,3课,创造,奇迹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3课 创造奇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仿生的概念,能运用仿生的功能展开想象,设计大国重器;运用对折、剪折、粘贴等方式制作有丰富造型的大国重器(创意实践)。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观察、对比、思考、游戏互动等活动,了解大国重器中蕴含的仿生原理;知道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进行创作的方法(审美感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对大国重器设计灵感的了解,初步领略人与自然间的密切的联系,感受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卓越的创造力,提升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文化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仿生的概念,感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运用对折、剪折、粘贴等方法制作立体造型。 教学难点 运用仿生的方法,创作心中的“大国重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工具材料 画纸、铅笔、彩笔、彩纸、手工剪刀、胶水等。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同学们的“救援设计”得到了设计公司的认可,他们寄来一封邀请函,请同学们去参观“大国重器”。 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一 1.跟随机器人进入“公司大门”,观看介绍视频。 提问:什么是大国重器?大国重器都有些什么呢?大国重器对我国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呢? 小结:“大国重器”是一个国家独立研制和生产的大型工业机器装备,如商用大型客机、航空母舰、深海开采平台等,这些神器对于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对国家发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2.机器人带领来到“展示大厅”。 教师选择几样神器进行介绍。(显示屏显示“盾构机”“军用大型运输机”“航空母舰”“贵州天眼”等图片) 知道什么是大国重器,大国重器对我们的重要作用。 欣赏“盾构机”“军用大型运输机”“航空母舰”“贵州天眼”等重器,了解神器的用途,观察神器的具体造型。 感受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感受祖国的强大,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 通过观察初步建立功能与造型间的联系。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智慧星”集星方式,激励学生参与学习。 环节二 机器人带领来到“设计大厅”。 1.观察神器 启发思考:穿山打洞的利器,翱翔天际的飞机,探索深海的潜水艇,它们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 2.连线活动 连一连,找出大国重器中藏着哪些生物的影子? (教师提供“盾构机”“军用大型运输机”“航空母舰”“架桥机”与蚯蚓、飞鸟、海豚、蛇形象图片,请同学对应连线。) 说一说:你是如何将它们联系到一起的呢? 小结:人类向大自然学习,通过观察模仿动物、植物的特征进行创造发明,这样的现象叫作“仿生”。 3.发现动植物的本领 出示图片树蛙、蜻蜓、鱼、蝙蝠、苍耳等动植物的真实照片。(放大其特征部位作为提示) 提问:你知道这些动物或植物的哪些本领吗?(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 小结:树蛙脚的吸附能力、鱼类身体的流线型、蝙蝠的回声定位、苍耳的钩子结构…… 4.生活中的仿生设计 出示图片(电子树蛙、鲨鱼潜艇) 提问:看一看,图片里的机器像什么?猜一猜,它是用来做什么的?说一说,设计师是如何想到这样设计的? 总结:生物为设计师提供了无穷的灵感,我们可以借助大自然中动植物独特的功能与造型,设计出既美观又高效的神器。 学生观察图片,用连线的方式将大国重器与生物配对,感受两者间形状、功能的相似处,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 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生物的特殊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 通过对比观察引导学生探寻设计师的设计灵感来源,初步感知“仿生”设计。 通过讨论交流,对生物的特征进行了解,知道可以从生物身上寻找灵感运用于生活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为设计做准备。 通过图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