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3223

第四单元 家的故事 第2课 难忘的童年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4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54846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四,单元,故事,2课,难忘,童年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造型·美术 年级 一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2课 难忘的童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传统玩具的材料、造型及运作原理,从而深刻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审美感知)。学会运用简单易行的材料和方法,制作能够转动的传统玩具(艺术表现)。 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观察、分析等活动,了解传统玩具的特点和制作技巧。掌握玩具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艺术表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传统玩具,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其背后的智慧与价值。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体验到童年的乐趣,并学会珍惜自己的童年时光,以及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感(文化理解)。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传统玩具的材料、造型及原理,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 教学难点 能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制作会转动的玩具。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1.请爸爸妈妈描述他们童年玩具的样子并教会一种童年玩具的玩法。 2.带一件爸爸妈妈童年玩过的玩具到学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境导入 引言:陀螺、鸡毛毽、玻璃球、沙包、铁环、橡皮筋、翻花绳子。你们带来的玩具唤起了老师童年的记忆。 活动“一起玩” 1.根据学生带玩具的情况分组。 2.鼓励带玩具并会玩的学生带小组同学一起玩。 学生分组玩玩具。 1.玩七巧板 2.玩鸡毛毽 3.玩翻花绳 4.玩捡沙包 5.玩布娃娃 6.…… 通过玩耍充分认识玩具。这样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又能发挥“小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更活跃。 环节一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玩耍过程中的感受。 提问引导:你们的玩具好玩吗? 哪里好玩?为什么不好玩? 教师总结: 1.益智动脑玩具。(七巧板) 2.技巧类玩具。(捡沙包、翻花绳) 3.体育健身玩具。(橡皮筋、鸡毛毽) 4.装饰类玩具。(布娃娃) 教师总结:这些玩具既能娱乐,又能强身健体,共同参与游戏更能增进人与人情感交流。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忆玩耍过程中的感受。 思考“好玩” “不好玩”“不会玩”的原由。 学生玩耍过程中的“好玩”“不会玩”都是正常的体验,正是这样的体验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这些老玩具在玩耍过程中可以益智、健身,还有益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环节二 教师重点展示下列玩具:玻璃球、翻花绳、鸡毛毽、沙包等玩具,观察材料,浅析原理。 教师总结:这些传统老玩具的材料简单易得,如:玻璃球、翻花绳、拾杏核,属于直接使用的;鸡毛毽、沙包、陀螺、铁环这些玩具需要将易得的材料简单加工。 教师提示:利用转动的原理制作的玩具特别多,你知道有哪些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观察玩具的材料、分析玩耍的方式,发现会转动的玩具。 通过观察探讨,发现传统玩具材料易得,寻找“会转动”的玩具,为后续的制作作好铺垫。 课后拓展 同家人一起探究制作一个陀螺,并掌握玩耍的技巧。 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制作陀螺并玩耍陀螺。 陀螺的种类和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寻找材料,探究制作方法,并学会玩耍技巧,有助于学生独立制作陀螺。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陀螺。 2.将学生分成小组。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过程性评价 情境导入 活动:陀螺秀场 提出活动要求:分小组玩陀螺,通过看、玩、交流,说说自己的陀螺“最秀”的理由。 最好看; 转得最久; 独立制作的…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陀螺并与组内同学一起玩陀螺,讨论陀螺,思考“最秀”的理由。 发现不同陀螺的材料、造型并找到亮点。 对完成陀螺制作并带到学校的学生给予表扬。 环节一 教师播放“纸片陀螺”制作方法短视频。 材料:两张纸、一根牙签、铅笔、剪刀、水彩笔。 步骤: 1.利用身边事物画圆。 2.将两张纸叠剪出AB两个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