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3465

第二单元 音乐的独特魅力学习项目二 音乐为什么会让人浮想联翩?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2-22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520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二,格式,教案,浮想联翩,让人,为什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艺术 音乐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第二单元 音乐的独特魅力 学习项目二 音乐为什么会让人浮想联翩? 教学目标 1.了解联觉与联想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声音属性和感觉系统之间的联觉对应关系。 3.能够通过不同的声音属性产生联觉,并有一定的视觉、情感联想。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在各种音乐活动中,通过音乐的音响产生联觉,进而产生联想。 教学难点 1.形成主动参与各种音乐活动的习惯。 2.掌握音乐表现手法,以及联觉与联想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 音的初体验 教师给出不同音高、音强、音长的音乐片段,学生说一说聆听后的感受。 新知探究 ———探索与发现 学生聆听布里顿《四首海的间奏曲之四》、德彪西《大海》音乐片段,说一说这两段音乐带来了什么感受。 引导语:这两段音乐同样是描写大海,为什么你们的感受会不一样呢?它们的差异来自哪里?请你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结合音高、音强、音长等音乐表现基本因素谈一谈。 学生再听音乐,说一说联想到的画面。 引导语:由此我们会发现,在同样的联觉反应下,每个人联想到的景象并不完全一致。 教师总结:联觉是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桥梁。 引导语:音乐不仅能描绘景象,也能刻画人物形象。请同学们聆听《红色娘子军》的两个主题,说一说哪个主题刻画了英雄形象,哪个主题刻画了恶霸形象。 学生聆听音乐并选择。 引导语:音乐中的形象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呢?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思考这两个主题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不同,塑造了什么样的英雄形象和恶霸形象。 学生聆听混声合唱歌曲《大漠之夜》,小组讨论交流:这首歌曲让我们联想到了什么画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学生分声部合作演唱歌曲,关注演唱时的音色与力度特点,并思考: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色和力度演唱? 课堂小结 经过一节课的探索体验,同学们都能很好地关注到了由声音的不同属性产生的联觉反应,并通过联觉对音乐产生联想,这是音乐审美中的广泛表现。而由于个人的经验记忆等,不同欣赏者会对同一段音乐产生不同的联想。当然,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联觉才是音乐音响与其表现对象之间的桥梁,否则将无法产生后续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分声部练习混声合唱《大漠之夜》,并尝试为古诗《江雪》和美术作品《寒江独钓图》《富春山居图》配乐,标出与它们风格相符的音乐联觉因素的等级。 3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