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7050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古诗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5-04-3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43343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
  • cover
(课件网) 拟行路难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本诗中比兴、暗喻、反问等手法对愁苦的 表达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对比鲍照与李白的“行路难”,思考二人情感不 同的原因所在。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本诗俯仰低回、难以言表、如鲠在喉的哀 痛与愁思。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与门阀士族,珍惜当 前大有可为的美好时代。 鲍照 (字明远) 世称鲍参军,东海(今山东苍山南)人, 中国南朝宋文学家。 鲍照的七言和杂言乐府在七言诗史上影响 深远,奠定了五七言和七言长篇歌行的基 础。其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 合称“元嘉三大家”。 清代刘熙载《艺概 ·诗概》对其做出了极 高评价:“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文学常识 《行路难》原是乐府杂曲歌辞名,鲍照的《拟行路难》 便是模仿乐府旧题。不过遗憾的是,最初的《行路难》 已经失传了。由于是模仿乐府旧题,《拟行路难》就有 五言、七言及杂言句等,鲍照一共流传下来十八首《拟 行路难》,这十八首拟作是今传此曲的最早作品。唐代 李白的《行路难》是仿写鲍照的同体诗。 情境预设 假如你是诗仙李白, 读到了前辈鲍照的《拟行路难》, 你会作何感想 …… 〈 作为李白,你读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鲍照 无奈 绝望 哀愁 悲愤 原文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译文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或句。 找 诗 眼 本诗的诗眼为 “愁” 原文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译文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直接抒情 安能行叹复坐愁! 侧面描写 通过“行”“叹”“坐”等一系列动作展现出作者坐立不安 的状态,体现愁思。 丁 元嘉二十八年(451)到元嘉三十年(453) 间,鲍照先是自解侍郎,后离开始兴王任永 安令,接着刘劭谋反,自己又被“禁止”,蒙 受株连。仕途坎坷,几度沉浮,对照组诗的 内容,有许多与这个时期景况暗合之处。 为何“愁” 因为“人生亦有命” 景 如何写“愁”2 原文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译 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 水流向不同 比兴、暗喻的手法< 水流向不可控制 覆水难收 例如 起手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 —沈德潜《古诗源》 人命运的不同 人命运的不可控制 人命运的不可更改 如何解“愁”2 原文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译文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 那你的诗歌有没有模仿鲍照的表达 赐源喝歌真的能够解“愁 与君歌一曲……与尔同销万古愁 原文 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 译文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你认为鲍照真的相信“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吗 不然,否则又何必有那么多的感叹和哀愁呢 其实诗人并非真的 相信这种命定论暴而只是用作自我宽慰之语。实际上诗人正是因 为内心充满了对命运的不平和愤慨,而巧妙地利用反说的笔法来 泄愤言愁,所谓“意在言外”是也。 不能,因为“愁”的根源无处可解。 如何解“愁”2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鲍照一共流传下来十八首《拟行路难》,对比阅读鲍照的《拟行路 难(其六)》和你的《行路难》,分别找出两首诗的异同之处。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 行路难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丈夫生世会几时 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朝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