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69702

3.《听觉》(教案+课件14张PPT)2024-2025学年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25218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六年级,青岛,学年,2024-2025,PPT
    (课件网) 《人体感知环境》- 听 觉 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青岛版《科学》 活动准备 活动一:认识耳朵的结构 活动过程 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 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鼓膜是半透明的薄膜; 内耳由耳蜗等组成。 活动过程 方法指导: (1)把橡皮膜蒙在纸筒上,再用橡皮筋固定,尽量的绷紧些,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 (2)用细线捆住棉球,使棉球球心对准橡皮膜中心,细线另一端固定在纸筒外侧。 (3)将此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 (4)一位学生朝纸筒另一侧喊话,另一位同学反射棉球的运动情况。 活动二:听觉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过程 当外界的声音传到鼓膜时,它会怎样呢? 活动过程 听觉的形成视频 活动过程 声音的产生过程: 声波由耳郭收集来进入耳道,引起鼓膜振动,振动传达到听小骨,听小骨的振动引起耳蜗里液体的振动动,再传达到听神经。听神经再把这个讯号传达到大脑,形成声音。我们就听见声音了。 活动过程 活动三:了解常见的耳病和预防方法。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每年的三月三日是全国爱耳日。 活动过程 耳朵保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当人情绪激动或着急之后,小血管内血流缓慢,造成内耳供氧不足,导致突发性耳聋。 耳朵保健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从而有助于扩张微血管,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 经常按摩耳朵。按摩可促进内耳血液循环。 耳朵保健常识 活动过程 搜集资料,了解耳朵的其他功能。 拓展活动青岛版 六年级下册 《人体感知环境》单元 3.听觉 教学设计 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 课题 3.听觉 课时 1 核心 概念 6.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学习内容及要求 6.3人体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保持稳态。 5~6年级④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相关器官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结构。理解听觉产生的过程,即外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通过外耳道后,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等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信号传给脑,从而听到声音。了解常见的耳病(如中耳炎等)及其产生的原因,知道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等预防耳病的方法。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耳朵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各部分结构的特点和可能的功能,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归纳出耳朵各部分结构与听觉形成的关系。合理推测和假设鼓膜的振动是如何传递声音的,通过实验或资料分析来验证假设。 探究实践:能够制作简易的耳朵模型,模拟耳朵听到声音的过程。 态度责任:通过学习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产生,感受到人体结构的精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 重点 知道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产生过程。 教学 难点 认识听觉的产生过程。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学生:纸筒、橡皮膜、镜子、细线、棉球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教学备注 一、引入课题 1.[PPT 1出示]课题:听觉。 2.[PPT 2出示]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音频。 学生认真听,感受不同声音。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刚才听到了哪些声音呢?我们是如何听到这些声音的呢?” 学生回忆听到的声音,思考听觉产生的过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师适时评价。 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耳朵的结构 1.[PPT 3出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PPT 4出示]教师详细介绍耳朵分为外耳(耳郭、外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