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局部) 这是山东嘉祥的孔子见老子汉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王朝的过渡 第7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知道老子、孔子的思想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理解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源泉 “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数量多。 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各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 【春秋战国出现了很多思想学派,各家学派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它们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历史上把这种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称为“百家争鸣”,又称“诸子百家”。】 快速浏览教材,找出春秋时期最有名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战国时期思想繁荣,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以哪些学派影响最为深远? 源于春秋 老子 孔子 盛于战国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0 1 春秋篇———双星辉映 0 2 战国篇———群星璀璨 目 CONTENTS 录 老子与孔子 百家争鸣 【自主学习】用3分钟快速泛读课文,完成表格。 老子(生卒年不详) 姓名 时期 籍贯 著作 经历 地位 李耳,字聃 春秋后期 楚国人 做过周朝史官,掌管王室的典籍 《道德经》(又称《老子》)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后期的思想家、哲学家。 “子”是先秦时期的一种尊称。春秋前期,一般称卿大夫为“子”。春秋后期,由于学者著书立说和讲学之风兴起,人们也用“子”来尊称著名的学者和老师。到战国时期,“子”成为一般学者的尊称。 相关史事 一、源起春秋———老子和《道德经》 1.老子的经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1)核心思想 (2)哲学思想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遭遇灾祸,福禄倚靠着; 得到福禄,灾祸潜伏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道”是孕育万物的总根源,也是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顺应自然)。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朴素辩证法) 2.老子的思想主张 一、源起春秋———老子和《道德经》 古时候塞上有一位养马的老翁,有一天他的马不见了,而在一年之后带了一匹小马驹回来,小马驹长大之后老翁的儿子试着去骑,却被马驹甩了下来,摔断了一条腿。之后塞外发动战争,到处都在征兆壮丁作战,老翁的儿子因为残疾而免于一战。老翁的邻居们一连几次都根据眼前事情来判断老翁的遭遇是祸是福,而老翁却有着"焉知非福"的思想,预料到之后事情的好坏。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为无为则无不治。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4)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过多地干预、充分发挥万民的创造力。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无为=不作为? 2.老子的思想主张 一、源起春秋———老子和《道德经》 人法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驾驭和征服天下间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 (3)处世之道 ———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减少统治者的干预、欲望,让百姓自我管理与发展 (4)政治主张 ———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老子的思想主张 一、源起春秋———老子和《道德经》 (3)处世之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