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课 我参与 我奉献 同步分层练习 一、选择题 1.美好社区是我们家园,它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物理空间,更是我们情感归属和精神寄托的港湾。小学生参与美好社区建设的收获不包括( )。 A.提高了实践能力 B.美丽的社区环境 C.妈妈奖励的零花钱 2.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践行者,也是和谐生活的( )。 A.受益者 B.执行者 C.领导者 3.以下属于公益活动的是( )。 ①为灾区捐款 ②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家庭 ③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 ④参加保护生态环境活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4.下面做法不属于积极参与社区生活建设的是( )。 A.在社区内随手扔垃圾 B.陪社区的老人聊天 C.为邻居提供帮助 5.如今公益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下列哪些选项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好处?( ) ①能够赚到零花钱 ②能培养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③能培养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 ④能给人关爱、快乐和温暖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6.下列不属于参与公益事业的作用的是( )。 A.为身处困境的人雪中送炭 B.为贫穷的人捐献物资 C.为自己的父母打洗脚水 7.作为志愿者参与公益活动是为了达到( )的目的。 A.救助他人 B.赚取钱财 C.博取关注 8.建设美好的社区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主动承担社区事务。下列同学的做法有利于建设美好社区的是( )。 ①打扫社区的卫生 ②为社区公约的制定出谋划策 ③给社区的老人表演节目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二、判断题 9.《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不得歧视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 10.做善事一定要有报酬,因为有句话叫做:付出就有回报。( ) 11.小学生年龄太小,主要任务是学习,不宜参加公益活动。( ) 12.我觉得社区活动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以后我要更多的参与。( ) 13.我们要坚持“日行一善”,从小事做起,发挥公益的力量。( ) 三、填空题 14.参与公益活动,我们既可以为灾区( ),资助贫困学生,( ),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照顾孤寡老人等志愿活动。 15.每个人既是文明礼貌的( ),也是和谐生活的受益者。构建和谐的公共生活,需要我们做到文明有礼。 16.平等友善可以传递( )。在温暖的友善传递中,我们相互理解、( ),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美好。 17.文明有礼不是( ),需要我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它体现在每个人的( )中。 18.服务社会不分( ),生活中的小小( )最终可以汇聚成社会生活中的浓浓( )。 19.社区中的每个成员既是社区建设的( )者,也是社区建设的( )者。 四、连线题 20.连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五、简答题 21.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有哪些?写出四点即可。 22.作为小学生,你参与过哪些公益活动?请你列举三项。 六、辨析题 23.李明说:“我也很想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但我现在只是一名小学生,对整个社会来说,我的力量太小了,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请写出几点合理的理由? 七、综合题 24.读下面故事,写写自己的感想。 有这样一支老年志愿队,他们的平均年龄有70岁了。每天他们都要赶在小学生放学前去做志愿服务。去学校的路上,他们边走边清除路边的小广告,清理马路上的垃圾;看到路上有一些占道经营的商贩,他们及时进行文明劝导。赶到学校的时候,差不多快要放学了,他们在学校门口拉起隔离栏,保证孩子安全放学。等孩子基本走完了,他们又要沿路返回,一路上又是清除小广告、清理垃圾。这支老年志愿队受到了社区人们的一致好评。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