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76861

2.3构建原子模型(2)教学设计(表格式)--【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学七下

日期:2025-02-22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868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科学,教版,2025,新考法,教材,新教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3 构建原子模型(2)——— 相对质量与电子得失》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 2.3 构建原子模型(2) 课程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掌握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2. 科学思维:通过计算和对比,培养逻辑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能运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离子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 探究实践:观察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学会从实验现象中分析离子的形成,提高观察和归纳能力。 4. 态度责任:感受科学测量的严谨性,体会我国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的贡献,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及应用;离子的形成过程,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2. 教学难点: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相对比值;从微观角度理解离子的形成及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5 分钟) 教师:同学们,已知 1 个碳-12 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1 个氧-16 原子的质量为2.6610-26kg,大家尝试计算一下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学生计算,面露难色)是不是感觉计算很不方便?那科学家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内容(35 分钟) 1.相对原子质量(15 分钟) 教师:为了方便表示原子的质量,国际上规定采用相对原子质量。(讲解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以氧原子为例,氧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16,它是怎么来的呢?(展示氧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大家能说说原子的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 1:原子的质量是实际测出来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比较得出的。 教师:非常正确!(展示表格对比两者的不同)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反映了原子实际质量的相对大小,而且原子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正比关系。比如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12,就表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氢原子质量的 12 倍。那在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中,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个数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 2:相对原子质量越小,所含原子个数越多。 教师:没错!(引导学生观察微粒质量和相对质量的数据表)从这个表中,大家还能发现什么? 学生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教师:很棒!因为电子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2.离子(20 分钟)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来探究新的知识。(进行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展示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冷却后得到白色固体,这个白色固体就是氯化钠。在这个化学变化中,原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学生 4:原子好像变成了带电的微粒。 教师:对!这种带电荷的微粒就是离子。(讲解离子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两者相互吸引形成氯化钠)大家想想,原子和离子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 5:原子呈电中性,离子带电。 教师:很好!(展示原子与离子比较的表格)从结构关系、电性和相互转化等方面,大家仔细看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分析表格)在生活中,离子也无处不在,比如我们吃的食盐,就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今天这节课就要结束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学到的内容? 学生 6:学习了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计算,还有离子的形成和原子与离子的区别。 教师:总结得很全面。大家课后可以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板书设计 2.3 构建原子模型(2)——— 相对质量与电子得失 一、相对原子质量 1. 定义:以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 1/12 为标准的比值 2. 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1)得出与性质 (2)单位 (3)计算公式 3. 数值特征 (1)反映质量相对大小 (2)与原子个数关系 (3)数值范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