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要点 1、生锈与防锈 1.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物质发生了变化,有些变化是缓慢发生的,我们察觉不到,有些变化则非常剧烈,瞬间就能完成。 2.设计实验研究铁钉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①准备四个小瓶,并编上号码,再准备4枚无锈的铁钉;②在1号瓶装满油,3号瓶装满凉开水,4号瓶装入一半的水,然后将4枚铁钉分别放入瓶中,其中1,3号瓶盖上盖子;③一段时间后,观察四枚铁钉的变化并做记录。 实验现象:4号瓶中的铁钉生锈,1号2号3号瓶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现象。 实验结论: 铁钉生锈是空气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铁钉与空气和水充分接触时,容易发生生锈现象。 3.实验观察比较,铁与铁锈比较表 实验方法 铁 铁锈 用放大镜观察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红褐色,无金属光泽 用手捻一捻 硬、光滑 比较软、粗糙 用磁铁吸一吸 能被磁铁吸引 不能被磁铁吸引 接入简单电路 灯泡亮,容易导电 灯泡不亮,不易导电 结论:铁和铁锈性质不同,他们不是同一种物质,铁生锈后变成了另一种物质。 4.生活中有不少物品是用铁制成的,如果铁制品生锈了,不仅会缩短使用寿命,还会带来潜在的危险。 5、防止铁制品生锈方法:在物体的表面刷油,把物体表面擦干,涂防锈漆,在铁的表面镀上其他不易生锈的金属,在铁中加入其他金属做成不锈钢。 6.其他金属也会生锈,比如铜编钟生锈,铝桶生锈。 2、蜡烛的燃烧 1.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发光发热、冒黑烟。 2.点燃蜡烛后,将它的头部朝下,滴到小容器内的蜡油还是原来的蜡,还可以燃烧。只是状态发生了改变。(固态→液态→固态) 3.取一只干燥的烧杯,把它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观察杯内壁出现的现象:干燥的烧杯内壁有小水珠产生。 4.用一干燥的冷烧杯,放到火焰的上方,将烧杯取下,立即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若烧杯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蜡烛燃烧过程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5.蜡受热时熔化,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蜡受热时熔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是产生了新物质。 6.点燃蜡烛,用蜡油将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把它们一起放入水槽,再把集气瓶罩在燃烧的蜡烛上。①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中的液面会上升,液面上升的高度大约是瓶内空气的1/5。 ②推测蜡烛燃烧需要的气体条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 ③用手按紧玻璃片把上述实验中的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翻转过来,将点燃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小木条还能燃烧吗?(小木条不能燃烧,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7.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空气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其他气体约占1%。 3、颜色变化 1.用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然后用喷壶往纸上喷碘酒,纸会显现出字迹。因为淀粉遇到碘酒显示蓝色。 2.剥开或切开后的香蕉和马铃薯,放置一段时间后,香蕉颜色都会变成黑色,马铃薯颜色会变成褐色。 3.紫甘蓝汁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性物质变成红色,遇碱性物质变成绿色,遇到中性物质不变色。 4.做一朵白色的纸花,用毛笔沾一些白醋(酸性)抹在花瓣上,再在叶片上抹一些小苏打水(碱性)。放置一会儿后,往纸花上喷紫甘蓝水,出现的现象:抹白醋的纸花瓣变成红色,抹小苏打水的叶子变成绿色。 5.将紫甘蓝汁滴在刚切的香蕉片和苹果片等物体上观察,会发现香蕉片会变成绿色,而苹果片会变成红色。因为香蕉片呈碱性,苹果片呈酸性。 6.将白糖放在蒸发皿里加热,观察白糖发生的颜色变化:白糖先是由透明的颗粒融化为液态(透明液体),继续加热颜色变成黄红,褐红,直至变成黑色。并且可以闻到有焦糊味,再接着加热黑色的物质会燃烧起来。 7.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出现发光,发热,颜色改变或形成沉淀等现象,这类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