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80978

四、水是什么样的?(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

日期:2025-04-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8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什么样,教案,2024-2025,学年,苏教版,一年级
  • cover
《水是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什么样的?》这一内容聚焦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却又蕴含诸多奥秘的物质———水。教材以观察和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水的特征。通过辨别不同杯子中的液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促使他们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水的基本属性;玩水活动则进一步挖掘水的流动性、形状随容器变化等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联系生活实际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农业灌溉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体会水对生命和生活的重要意义;最后介绍古今供水方式的差异,让学生感受科技发展对用水的影响,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水,对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种认识较为零散和表面。他们能大致辨别水与其他明显不同的物质,但对于水的具体特征缺乏系统、深入的探究。在观察能力方面,学生虽具备一定基础,但观察的细致程度和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在思考和总结能力上,学生还难以从观察和实践活动中归纳出全面、准确的结论。此外,对于水与生活、科技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理解也较为浅显,需要教师引导其深入思考。 三、学习目标 1.熟练运用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准确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气味、触感等基本特征,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2.通过玩水实验,自主发现水具有流动性,且形状会随容器的改变而变化,并能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记录实验结果,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举例说明水在日常生活、农业生产、工业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理解水对生命和生活的不可或缺性,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4.对比古代和现代的供水方式,阐述科技进步在改善人们用水条件方面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全面观察并准确描述水的物理特征,了解水在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应用。 2.难点:通过实验深入理解水的流动性和形状变化特性,体会科技发展与供水方式变革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每组准备4个透明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水、牛奶、白醋、白糖水;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如圆形玻璃瓶、方形塑料盒、锥形烧瓶等)若干;塑料滴管、塑料板、水槽、纸巾等玩水工具;用于展示水的应用、古代和现代供水方式的图片、视频资料;观察记录单、彩笔等。 2.场地准备:选择宽敞、便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教室或实验室,确保场地有水源和排水设施。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1.展示4个装有不同液体的杯子,神秘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4杯神奇的液体,其中有一杯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大家猜猜是哪一杯呢?先别急着回答,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找出水。” 2.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猜测和辨别方法,如看颜色、闻气味等,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观察水的特征(15分钟) 1.感官观察指导: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4杯液体和观察记录单。强调观察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能随意品尝未知液体。指导学生按照“看-闻-摸”的顺序观察液体,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闻水的气味,用手指轻轻触摸感受水的触感,并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小组观察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否正确,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观察结束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共同总结水的特征。 3.全班汇报与总结: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记录水的特征,如“无色、无味、透明”,引导学生完善观察记录单上的内容。 (三)玩水活动,探索水的更多特征(20分钟) 1.水的形状变化实验:给每组发放同样多的水和不同形状的透明容器,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